第0112章 瑞兽风筝线轴【三】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全职艺术家、牧龙师
一秒记住【熊猫中文网 www.xm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中年男子笑着说道:“小姓谭名虎弥,不知这位朋友贵姓?”
既然刘宇浩说自己的瑞兽风筝线轴是刚上手的,那就表示这线轴很有可能就是刘宇浩在这公园里得的了。【文字首发书】那谭姓男子眼中射出一道诧异的光来,没想到自己面前这位似年纪不大的人居然会有这样高超的眼光。
谭虎弥心中一转,随即和刘宇浩不动神色的攀谈起来,大家彼此都是古玩爱好者,应该会有很多共同话题的,说不定多谈一会能买到那年轻人手中的线轴也说不定。
“谭老哥客气了,小子刘宇浩,谭老哥可以叫我小刘或是直接喊名字也可以。”
对待岁数比自己大的人,刘宇浩一向是十分有礼貌的,刚才冲那妇女发火是因为她欺负了曹若彤的原因。这个谭虎弥既然能远远的就发现了自己手中的瑞兽风筝线轴,说明他也不是一般的庸碌之辈,能和这样的人交谈刘宇浩是很乐意的。
“刘老弟,能否把你手中的风筝线轴给我涨涨眼?”
这男子终于把话引入正题了,刘宇浩心下笑笑,点了点头,把瑞兽风筝线轴递给了谭虎弥。这线轴因为是竹质的,也不怕损坏,所以直接递过去也无所谓了。
“刘老弟真是好眼力啊,这么好的物件只花了五百块就到手,这算是捡了漏了。”
在手里翻来覆去的把玩了那瑞兽风筝线轴,还用上了放大镜。那谭虎弥这才不舍的把线轴交还到刘宇浩手中,语气中不乏羡慕。
捡漏,是一句古玩界的行话,形象的体现在捡上,因为古玩界普遍认为捡漏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行为,故而,北方的方言,用一个捡来寓意它的难得,是极诙谐的表达,所谓的捡漏其实也是因人而异,不一而足。
要说一个人花了八百块钱买了一个老物件,这物件最后又以一千五百块卖出的话,这种严格来说不算捡漏,像刘宇浩这种五百块买到这个瑞兽风筝线轴,最低怕是要卖上小几十万的这种成倍的增长那才是真正的所说的捡漏。
又有谁不羡慕捡漏之人?
“呵呵,我也是瞎猫遇到了死耗子,本来这线轴不是我有意要去买的,只是我妹子把一个孩子的风筝弄坏了,这才赔钱给人家,顺便买回了人家废弃的线轴,哪知上手以后仔细了才发现居然还是个老物件,让谭老哥见笑了。”
刘宇浩笑着说了一些这瑞兽线轴的来历,不过说的是半真半假而已,这对于一个初识的人来说也够了,毕竟大家也只是萍水相逢。
再者说了,对于古董的杂项之类,刘宇浩就是一个标准的门外汉,这谭虎弥应该是个精通古玩杂项的行家,万一等会人家要是跟自己问起什么来,自己肯定是答不上的,那不光是丢人现眼的问题了,说不定还会遭人猜疑,索性,刘宇浩只把曹若彤刚才发生的事讲出来,这样说一半,留一半最好。
“兄弟,玩古玩这一行就是这样,不光要有好的眼力,还要有高人一筹的运气。就比方说今天,要是老哥我能出来一会,没准这线轴现在就是哥哥我的了,哈哈。”
谭虎弥是个心直口快的爽利之人,想到什么就直接说了出来,从最初的自称老哥哥,到后来的哥哥,这就是一个拉近彼此距离的转变。
“这风筝啊,它起源于春秋时期,本是雅俗共赏,贫富皆可的游戏,但到了后来,经过人们不断的改进,就有了流派之说。”
二人说的兴起,都席地而坐,谭虎弥双眼炯炯有神,讲起了这风筝的故事来,正好刘宇浩在这方面的知识也很匮乏,笑着招呼幕月儿来带走谭虎弥的孩子,听起了故事。
“刘兄弟你手中这个风筝线轴我的很仔细,以我的经验来说,现在我可以肯定它是正宗的唐家风筝,观其形,应该属于清朝中期的,要是能确定的话,那它就是唐洪飞的祖辈之作了,极其珍贵。”
刘宇浩点着头,只听谭虎弥讲,自己并不插言,刚才自己用八锦之术查验过的,这线轴的确是“风筝唐”的作品。
但刘宇浩对这“风筝唐”究竟是个什么人,这个人又有着什么样的故事,这些刘宇浩都是十分陌生的,正好有这谭虎弥讲解,补充些知识。
“谭大哥您接着讲。”刘宇浩微微笑着说道。
“说起这唐家扎风筝的历史可就长了,唐家第一个扎风筝的人起始于明末年间,其作品曾流传于青州、莱州、沂州三府。到清咸丰年间‘唐家风筝铺’正式开张。其第三代传人唐洪飞、唐洪亮兄弟,开过竹器店,同时兼制风筝。他们将购进的毛竹先选出适宜的制作风筝的材料,其余的再制作竹器,所以他们的风筝材料很好。”
谭虎弥说起这唐家风筝来如数家珍,毫不含糊,足见此人的文化底蕴还是很强悍的,不然的话也不可能一眼就能辨别出风筝的年代和出处来。
“刘兄弟可知道《扎彩图谱》?”
那谭虎弥摸出一颗烟,递给刘宇浩,刘宇浩是不抽烟的,但他也不反对抽烟的人。笑着摆手拒绝了谭虎弥的好意。
“愿听谭大哥详谈!”刘宇浩笑着说道。
刘宇浩哪里就知道什么图谱之类的知识了?要说刘宇浩知道的图谱怕是只有那张已经被自己消融在体内的那张鹿皮图谱罢了。
“唐洪飞其祖上曾传下一部《扎彩图谱》,其中介绍了2种串式、桶式、硬翅风筝和彩灯的扎制方法,可惜现已失传。唐家风筝的第四代传人是唐延寿,其父唐洪飞、唐洪亮是叔兄弟,父子二人大胆创新,把“唐家板子硬翅风筝”两翅加宽,使之更加吃风、宜飞。唐延寿还创造了像形风筝,他的‘双燕’被称为一绝。”
吸了口烟,谭虎弥又绘声绘色的讲起了这《扎彩图谱》的事,边讲还边把玩着那线轴,丝毫不掩饰自己眼中对刘宇浩那瑞兽风筝线轴的羡慕之意。
【文字首发书】
中年男子笑着说道:“小姓谭名虎弥,不知这位朋友贵姓?”
既然刘宇浩说自己的瑞兽风筝线轴是刚上手的,那就表示这线轴很有可能就是刘宇浩在这公园里得的了。【文字首发书】那谭姓男子眼中射出一道诧异的光来,没想到自己面前这位似年纪不大的人居然会有这样高超的眼光。
谭虎弥心中一转,随即和刘宇浩不动神色的攀谈起来,大家彼此都是古玩爱好者,应该会有很多共同话题的,说不定多谈一会能买到那年轻人手中的线轴也说不定。
“谭老哥客气了,小子刘宇浩,谭老哥可以叫我小刘或是直接喊名字也可以。”
对待岁数比自己大的人,刘宇浩一向是十分有礼貌的,刚才冲那妇女发火是因为她欺负了曹若彤的原因。这个谭虎弥既然能远远的就发现了自己手中的瑞兽风筝线轴,说明他也不是一般的庸碌之辈,能和这样的人交谈刘宇浩是很乐意的。
“刘老弟,能否把你手中的风筝线轴给我涨涨眼?”
这男子终于把话引入正题了,刘宇浩心下笑笑,点了点头,把瑞兽风筝线轴递给了谭虎弥。这线轴因为是竹质的,也不怕损坏,所以直接递过去也无所谓了。
“刘老弟真是好眼力啊,这么好的物件只花了五百块就到手,这算是捡了漏了。”
在手里翻来覆去的把玩了那瑞兽风筝线轴,还用上了放大镜。那谭虎弥这才不舍的把线轴交还到刘宇浩手中,语气中不乏羡慕。
捡漏,是一句古玩界的行话,形象的体现在捡上,因为古玩界普遍认为捡漏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行为,故而,北方的方言,用一个捡来寓意它的难得,是极诙谐的表达,所谓的捡漏其实也是因人而异,不一而足。
要说一个人花了八百块钱买了一个老物件,这物件最后又以一千五百块卖出的话,这种严格来说不算捡漏,像刘宇浩这种五百块买到这个瑞兽风筝线轴,最低怕是要卖上小几十万的这种成倍的增长那才是真正的所说的捡漏。
又有谁不羡慕捡漏之人?
“呵呵,我也是瞎猫遇到了死耗子,本来这线轴不是我有意要去买的,只是我妹子把一个孩子的风筝弄坏了,这才赔钱给人家,顺便买回了人家废弃的线轴,哪知上手以后仔细了才发现居然还是个老物件,让谭老哥见笑了。”
刘宇浩笑着说了一些这瑞兽线轴的来历,不过说的是半真半假而已,这对于一个初识的人来说也够了,毕竟大家也只是萍水相逢。
再者说了,对于古董的杂项之类,刘宇浩就是一个标准的门外汉,这谭虎弥应该是个精通古玩杂项的行家,万一等会人家要是跟自己问起什么来,自己肯定是答不上的,那不光是丢人现眼的问题了,说不定还会遭人猜疑,索性,刘宇浩只把曹若彤刚才发生的事讲出来,这样说一半,留一半最好。
“兄弟,玩古玩这一行就是这样,不光要有好的眼力,还要有高人一筹的运气。就比方说今天,要是老哥我能出来一会,没准这线轴现在就是哥哥我的了,哈哈。”
谭虎弥是个心直口快的爽利之人,想到什么就直接说了出来,从最初的自称老哥哥,到后来的哥哥,这就是一个拉近彼此距离的转变。
“这风筝啊,它起源于春秋时期,本是雅俗共赏,贫富皆可的游戏,但到了后来,经过人们不断的改进,就有了流派之说。”
二人说的兴起,都席地而坐,谭虎弥双眼炯炯有神,讲起了这风筝的故事来,正好刘宇浩在这方面的知识也很匮乏,笑着招呼幕月儿来带走谭虎弥的孩子,听起了故事。
“刘兄弟你手中这个风筝线轴我的很仔细,以我的经验来说,现在我可以肯定它是正宗的唐家风筝,观其形,应该属于清朝中期的,要是能确定的话,那它就是唐洪飞的祖辈之作了,极其珍贵。”
刘宇浩点着头,只听谭虎弥讲,自己并不插言,刚才自己用八锦之术查验过的,这线轴的确是“风筝唐”的作品。
但刘宇浩对这“风筝唐”究竟是个什么人,这个人又有着什么样的故事,这些刘宇浩都是十分陌生的,正好有这谭虎弥讲解,补充些知识。
“谭大哥您接着讲。”刘宇浩微微笑着说道。
“说起这唐家扎风筝的历史可就长了,唐家第一个扎风筝的人起始于明末年间,其作品曾流传于青州、莱州、沂州三府。到清咸丰年间‘唐家风筝铺’正式开张。其第三代传人唐洪飞、唐洪亮兄弟,开过竹器店,同时兼制风筝。他们将购进的毛竹先选出适宜的制作风筝的材料,其余的再制作竹器,所以他们的风筝材料很好。”
谭虎弥说起这唐家风筝来如数家珍,毫不含糊,足见此人的文化底蕴还是很强悍的,不然的话也不可能一眼就能辨别出风筝的年代和出处来。
“刘兄弟可知道《扎彩图谱》?”
那谭虎弥摸出一颗烟,递给刘宇浩,刘宇浩是不抽烟的,但他也不反对抽烟的人。笑着摆手拒绝了谭虎弥的好意。
“愿听谭大哥详谈!”刘宇浩笑着说道。
刘宇浩哪里就知道什么图谱之类的知识了?要说刘宇浩知道的图谱怕是只有那张已经被自己消融在体内的那张鹿皮图谱罢了。
“唐洪飞其祖上曾传下一部《扎彩图谱》,其中介绍了2种串式、桶式、硬翅风筝和彩灯的扎制方法,可惜现已失传。唐家风筝的第四代传人是唐延寿,其父唐洪飞、唐洪亮是叔兄弟,父子二人大胆创新,把“唐家板子硬翅风筝”两翅加宽,使之更加吃风、宜飞。唐延寿还创造了像形风筝,他的‘双燕’被称为一绝。”
吸了口烟,谭虎弥又绘声绘色的讲起了这《扎彩图谱》的事,边讲还边把玩着那线轴,丝毫不掩饰自己眼中对刘宇浩那瑞兽风筝线轴的羡慕之意。
【文字首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