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中文网 > 雪中悍刀行 > 第一百四十六章 太安城两笑两白衣

第一百四十六章 太安城两笑两白衣

作者:烽火戏诸侯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全职艺术家牧龙师

一秒记住【熊猫中文网 www.xm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离阳官场有三同的讲究,即同门同乡同年,吏部尚书赵右龄与工部侍郎元虢便是如此巧合,一样师出于张巨鹿,一样是旧北汉金门郡的寒庶子弟,在永徽年间一同参与科举,一个状元一个榜眼,使得以往极少有人进士及第的金门郡一夜间名声大噪,若是加上一个志趣相投,赵元两人可谓是有四同。两座府邸才隔了两三百步距离,他们之间的走门串户十分频繁,邻里之间早已见怪不怪了,今天赵府不但来了元虢,还有赵尚书的亲家殷茂春,两位本朝的重臣公卿都捎上了孩子,晚辈都是差不多岁数,三姓子弟相互间也多是好友,户部王雄贵的幼子王远燃当时醉酒调戏赵右龄的次女,当然是捅了个大马蜂窝,何况还揍了个出来好心劝架的刑部侍郎独子韩醒言,好死不死一口气惹到了四家人,不过“因祸得福”,如此一来,坐实了王远燃京师第一公子哥的名头,虽说事后被当户部尚书的老爹拉着去赵府门口给跪了半个时辰,可这不妨碍王公子在太安城里风头一时无两。元虢无妻无子女,但偏偏数他在晚辈里孩子缘最好,在赵右龄殷茂春这双亲家拿窖藏冬雪煮茶时,元虢还是跟一大帮年轻男女厮混在一起喝酒,亲自热酒递酒,也不觉得跌份儿,十来个晚辈习以为常,竟也觉得天经地义,像那殷茂春的长子殷长庚小时候就天天坐在元叔叔脖子上撒尿,叔侄两个还打趣约好了,以后会由殷长庚给元侍郎养老送终的,像韩醒言年少时第一次去喝花酒,就是被为老不尊的元虢拐骗去的,这让老学究韩林火冒三丈,气得没穿鞋子就跑去元府紧闭的大门外骂了许久,元虢呢,半点不心虚,开门时就那么一手掏着耳屎,一手拎着从青楼顺手牵羊到的酒壶,嬉皮笑脸询问韩侍郎要不要喝酒,把韩林气得从此跟元虢绝交,不过这之后韩醒言经常偷偷摸摸找元虢讨酒喝,韩林想管束也管束不住,干脆就眼不见心不烦。

    殷长庚韩醒言两人作为正儿八经的京官,都参加了那次早朝,只是他们的品秩不足以入殿,殿内的风起云涌,他们自然听不真切,此时元虢就坐在榻上,怀里抱着殷茂春的长房长孙,一边拿筷子蘸酒让孩子张嘴咂摸,一边绘声绘色给他们讲述庙堂上的八仙过海,经元侍郎那么添油加醋一番,让众人听得一惊一乍,赶巧儿,张首辅待字闺中的女儿连同殷储相的小女儿也进了屋子,元虢老顽童般腆着脸要两个丫头给他当叔叔的揉肩敲背,在太安城衙内子弟中“恶名昭彰”的张高峡瞪了一眼,佩剑的她拔剑两寸然后狠狠归鞘,熟稔这位女侠脾气的元侍郎只得讪讪一笑,所幸殷和韵倒是乖巧许多,斜坐榻边,给这个叔叔揉捏肩膀。殷长庚瞥了眼身材高挑的张高峡,迅速收回视线,与今日回娘家的媳妇闲聊起琐碎家务,韩醒言不动声色,只是心中叹息一声,他何尝不知道殷大哥对张高峡的心思,成为新郎官前,所有同龄朋友都在祝贺殷大哥成了赵尚书的女婿,都说殷赵两家门当户对,更是郎才女貌。可殷长庚那一晚只是拉着他韩醒言去小馆子喝闷酒,韩醒言呼出一口气,要不怎么说情丝易结最难解?说来奇怪,论姿色,张高峡甚至还不如当下的嫂子,跟她爹首辅大人同样是一双碧眼儿,而且女子无才是德的话,张高峡真是活该嫁不出去,她能与胭脂副评“女学士”的太子妃一较高下,至今就没有哪个男子能说得过她,剑术也是极其不俗,先后师从东越剑池大宗师宋念卿与京师第一剑道高手祁嘉节,她自然什么绣花枕头,连棠溪剑仙卢白颉也对她的剑道天赋赞赏有加,大皇子赵武就在张高峡手上吃过苦头,这位女子,在太安城确实是那可以横着走的女侠,反正单枪匹马的话,打肯定是没谁打得过她,拼家世?不好意思,她亲爹是张巨鹿,义父是桓温,还有一大帮子如同元虢这样离开张党却仍旧念情的庙堂名卿给她撑腰,谁敢?

    元虢还想拿筷子给殷储相的幼龄孙子蘸着喝酒,被看不下去的张高峡一把夺过孩子,元虢只得转移话题问道:“刚才说到哪儿了?”

    赵尚书的幼子赵文蔚还是个少年,雀跃道:“元叔叔才说到那国子监的晋三郎不知怎的鼻青脸肿了!”

    元虢嘿嘿笑道:“对,这一记老拳啊,是咱们坦坦翁桓老爷子打的,真真正正的刁钻老辣,可怜晋祭酒先是惹恼了姚大家,如今还被曾经是他半个官场领路人的桓老爷子揍了,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呐。所以你们这些瓜皮娃子,以后千万记得当官做人得夹着尾巴,别太得意忘形,一山总有一山高,元叔叔也好,你们的爹也罢,高帽子都不小了吧?嘿,还是都不能免俗啊。”

    三家人知根知底,加上有元虢在,根本没有什么忌讳,韩醒言皱眉低声道:“元叔,虽说晋祭酒嗜好对北凉倒戈一击,凭此来在朝野上下挣取名望清誉,吃相有些下作,可终归有益于朝廷社稷,而他也确有许多高屋建瓴的高明见地,让人忍不住要拍案叫绝,他跟姚大家在国子监内外都要针尖对麦芒,这对左仆射大人是好事啊,为何要大打出手?就不怕传入陛下耳中?”

    元虢哧溜喝了口烧酒,下意识揉了揉耳朵,笑道:“桓老爷子哪里会在乎这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你们啊,太年轻,当年我与你们爹入朝为官的时候,首辅大人的脾气奇好,差的反而是桓老爷子,元叔叔当年可没少被老爷子揪着耳朵痛骂。对了,桓老爷子揍晋兰亭这事儿,你们听过就算,在这屋子里为止,传出去就不好了,否则我得被你们爹念叨得头疼。”

    元虢看到殷长庚欲言又止,一口喝光杯中酒,大呼痛快,伸出酒杯让韩醒言添了满满一杯,抓起一粒花生米丢入酒杯,酒是佳酿,能挂杯,所以酒水哪怕已经高出杯口,仍是没有溢出丝毫,侍郎大人低头望着涟漪,有些恍惚,抬头后恢复平静,轻轻晃着酒杯微笑道:“知道你们最想问什么,这件事呢,也不是不能说,只不过……”

    正在逗弄殷茂春孙子的女侠没好气道:“我就当没听见。”

    元虢嘿嘿一笑,又是仰头一口喝尽烈酒,嚼着那颗酒味十足的花生米,一脸陶醉道:“武封十八,厉字呢,本是货真价实的恶谥,宋老夫子撰写《解谥》的时候,是先帝授意要将这个字改恶为美,只不过在十八美谥中垫底,老首辅,也就是元叔叔恩师的恩师,嗯,就是咱们张女侠她爹的师父,一直对北凉王怨气极大,先帝此举未尝没有一份独到心思。这份心思,直到今年的惊蛰,才算浮出水面。当今陛下颁赐下此字,更是用了心的。以陛下的气度,自不会给徐大将军什么恶谥,其它十七字美谥,如果大大方方给了的话,那日大殿上可就要乱成一锅粥喽。说过了朝廷,再来说说北凉,从世子殿下世袭罔替成为北凉王的那个年轻人,对于这么个不上不下的谥号,接还是不接?不接圣旨的话……”

    韩醒言笑道:“这厮难道想告诉天下他们徐家要造反?”

    元虢放下酒杯,对韩醒言的评断一笑置之,继续说道:“假若北凉忍气吞声接下这道圣旨,以北凉对老藩王的忠心,那个新藩王无疑会失去军心民心,无异于自拆家门喽。元叔叔这么给你们一说,你们觉得那位年纪轻轻的北凉王是接还是不接圣旨?醒言,问你呢!”

    韩醒言想了想,笑道:“我打赌那家伙还是不敢不接,无非就是尽量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假装云淡风轻,竭力压制谥号一事。”

    殷长庚皱眉道:“难,士子赴凉,可都在看着,北凉道就算阻绝消息,百姓知道得不多,可那么多士子如何能没有消息门路。更难难在接了圣旨是不孝,三十万铁骑更要轻视新王,不接是不忠,许多赶赴北凉的读书人也会有想法,反正新藩王注定难做,一个处置不当,还会两面不讨好,里外不是人。”

    元虢瞥了眼张高峡,手指捻动酒杯,轻声笑道:“这才是朝廷跟北凉新棋局的先手而已,接下来新藩王要守孝三年,朝廷可没谁愿意为新藩王去求一个夺情起复,这个需要耗时三年的中盘,更加让人头痛呐。就算熬过了中盘,解决了焦头烂额的内忧,恐怕就要面临仓促收官,北莽一旦执意要先打北凉,嘿……”

    元虢不再说话了。

    韩醒言小声说道:“听上去,好像这位新凉王将来的日子挺惨的?”

    殷长庚冷笑道:“是极惨。”

    元虢离开小榻,摇摇晃晃道:“醉了醉了,找你们爹喝解酒茶去。”

    元虢双手习惯性揉着耳垂,晃荡着走出屋子,此时春风仍裹挟寒气,被风一吹,打了个激灵,转头看到张高峡跟在身后,缓了缓步子,自嘲道:“我元虢是‘永徽之春’里最没出息的一个,那些年里桓老爷子骂得最多最凶,也让首辅大人失望了。”

    张高峡冷冷说了一句,就返身去殷长庚韩醒言那边。

    “确实是失望最大!”

    元虢仿佛什么都没有听见,继续往前走,步履蹒跚。

    这位仅是在工部浑浑噩噩担任侍郎的元榜眼,走到一块足有两人高的春神湖巨石前停下,开怀笑了。

    ————

    说来奇怪,首辅张巨鹿在偌大一个家族里,既不是什么严父也不是什么慈父,对家务事从不插手,对待几位子女,一向抱着自生自灭的冷淡态度,长子好似并未继承首辅父亲的学识才华,碌碌无为,在京畿边缘的一个人口不足三千户的下县担任县令,当了整整六年都没能往上攀爬一步,事实上时至今日,那个州郡的官老爷都还不知道此人就是首辅大人的儿子。次子仅是个书呆子,没能靠着家族福荫进入翰林院成为黄门郎,籍籍无名。小儿子只能算是游手好闲,竟是连半分为恶的胆子都没有,久而久之,即便他是张首辅的小公子,王远燃这些家世明明输他一大截的京城纨绔都不爱带他一起玩了,觉得这家伙太没出息,带出去都嫌丢人现眼。张首辅的几个女儿嫁得的门户也平平,每次回娘家,甚至都见不着爹一面,哪怕张巨鹿在家中闲暇无事,也只是在书房雷打不动,从不露面,几个女儿只敢带着那些见着首辅老丈人都站不稳的丈夫,站在书房门口隔着房门,怯生生问安几句,张首辅顶多就是不轻不重嗯一声,很多时候干脆理都不理。

    张首辅偶尔见着了才会走路的孙子,才能有些浅淡笑意。所以在府上,能跟这个权倾朝野的爹说上几句话的,也就只剩下尚未出嫁的张高峡了。

    紫髯碧眼的首辅大人今日独坐光线昏暗的书房,这座书房就是张府的雷池,连女儿张高峡都不怎么能走进来,这么多年来能在这儿落座的人物,自然更是屈指可数,桓温算一个,因为房内椅子就一把,谁坐下,就意味着首辅大人必须站着了。

    张巨鹿对美酒佳肴从无兴趣,也无纳妾,妻子是恩师老首辅的女儿,那位老妇人当初嫁给张巨鹿的时候,京城就有首辅女儿状元妻的说法,等丈夫也当上首辅后,更是尊容至极,哪怕当今皇后赵稚见着了也要以礼相待。只是两人感情清淡如水,一年到头也说不上几句话,相敬如宾更如冰罢了。张巨鹿对纵横十九道也无兴致,倒是对黄龙士首创的象棋十分痴迷,只是除了桓温这个老友,极少跟人在棋盘上厮杀,更多时候都是自己跟自己下,下了二十来年,也没厌烦。此时张巨鹿就在棋盘上分别挪动红黑棋子,这副棋子棋盘俱是象牙雕琢而成的昂贵象棋是当年元虢送来的。状元榜眼探花年年有,可永徽之春那短暂四年中进入朝廷视野的那拨“年轻俊彦”,却是如今庙堂上各掌大权的名臣,以至于注定要在青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大篇幅溢美之词。这些当下年纪都不小了的权贵,元虢是最有“意思”的一个,公认才气最高,名声却最为不显,性子最为跳脱,最浪荡无良,搁在寻常文臣身上,这叫做名士风流,可对一个想要成为阁臣的官员而言,这样的形象,很致命。所以当时张党该由谁接过衣钵,张庐该换成哪个姓,就根本没谁会想到那个在工部厮混的元侍郎,不说赵右龄王雄贵殷茂春,就连品秩相当的刑部韩林都要比元虢更出彩,很难想象元虢是这五人中第一个跨过四品门槛的家伙,可惜光有好的先手于大局无益,官场本就是个讲求循序渐进,后劲越来越重要的地方,否则就只有虎头蛇尾的惨淡下场。

    张巨鹿双指夹住一枚棋子,轻轻敲打棋盘边上叠起的一堆“死”棋,自言自语道:“棋是好棋,就是差了火候,称不上一招收放自如的妙棋。此时收得太拢,接下来只能是要么不放,要么就必须放太多了。不过也是人之常情,输了那么多年,再不扳回一城,以后想赢他一回连机会都没有了。”

    这位首辅看了眼七零八落的棋盘,没了兴致,站起身,走到窗口,院中绿柳才黄半未匀,果然是入春了。

    张巨鹿陷入沉思,转身去棋盘上捡起一枚红色棋子,刻有“相”字。

    张巨鹿笑了。

    “趁着元本溪谋划未及。一物换一物,是时候交给你了。”

    ————

    在那道圣旨约莫该到了北凉道边界的时候,有一骑于清晨悄然出城。

    这位白衣男子,斜提一杆梅子酒,沿着御道径直离京。

    这一天早朝在殿外沉闷春雷声中,司礼监掌印太监宋堂禄宣读了三道圣旨:礼部尚书卢道林辞去官职,告老还乡。由工部侍郎元虢递补。

    陈芝豹辞去官职,封王就藩西蜀。兵部尚书由侍郎卢白颉升任。

    京城震动。

    传闻有数位骨鲠老臣踉跄出列跪地,泣不成声,当庭直谏天子,言语顾不得半点含蓄,直截了当诉说莫不可将那陈芝豹放虎归山,还说北凉便是那前车之鉴,养虎为患一次也就罢了,怎可再让陈芝豹得势。

    皇帝陛下以“无事退朝”四字作答。

    如此一来,各自官升一级的元虢卢白颉两位新任尚书,都没有太多道贺声了。

    暮色中,一位中年白衣僧人很荒诞地带了位妇人在身边一同入城,时下人人皆知朝廷正大肆灭佛,城门甲士都这对男女瞪大了眼睛,一脸匪夷所思,这和尚是来太安城找死不成?见惯大场面的京城百姓也纷纷侧目,眼神就跟看妖怪差不多。

    姿色寻常的妇人轻声打趣道:“当年我想看你,踮起脚尖都见不着,得蹦蹦跳跳才行。”

    白衣僧人摸了摸自己的光头,笑脸温暖,“那会儿就觉着哪家的闺女,脚力真是好,足足蹦跳了好几里路。”

    妇人拧了他一把,哼哼道:“到了京城,少勾搭狐媚子!”

    “哪能呢。”

    “只要有一个不知羞的狐狸精跑来勾搭你,看我不收拾你!”

    “这个有点难啊……媳妇,你现在就动手吧。”

    “吹,让你吹!你瞧瞧现在谁认出你了?再说了,那些还念念不休的女子,早已人老珠黄,我可不放在眼里!”

    “媳妇,不放眼里,放在心上了啊。还不如不放心头放眼中呢。”

    “找削不是?”

    “……”

    “这世上还真有人相信吃你的肉就能长生不老?”

    “唉。”

    “心若不诚,甲子吃斋持戒有何益。心若不善,百年出家修道有何用。我看呀,烧香求神拜佛,不如自己攒福做菩萨。”

    “咦?媳妇,你也去听了慧欣方丈的那场讲经?你不是最爱听这个吗?”

    “哼!当时是跟老方丈借钱去了,老和尚明明有钱,偏说没钱,就跟我叨叨叨这个!出家人不打逛语,不像话!”

    “哈,媳妇啊,慧欣方丈说没钱确实不曾打诳语,那些银子,在他看来就是佛寺的砖块佛经的书页……”

    “哦?那些银子不是你让笨南北偷偷藏到老方丈那边的吗?”

    “哈哈,媳妇,快看快看,太安城的人就是多啊。”

    “我想咱们家李子了,也想南北了。”

    “我也想啊。”

    “喂喂,前边两个使劲儿瞧你的男子,是谁?难道除了黄龙士那家伙,还有男人要跟我抢男人?当心,你去帮我找块板砖来!找拍不是?!”

    “呃,一位是皇帝陛下,另外一位叫元本溪。”

    “那我买胭脂去了……”

    “我去跟他俩借些银子?”

    “我傻啊,跟老方丈们借钱可以不还,跟他们借,我能不还?”

    “也对。”

    前方两人双手合十,虽说都不信佛,但仍是朝这位曾经西行万里的白衣僧人行了一礼。

    可这位白衣僧人,则转身笑望向媳妇离去的背影。

    ————

    南诏槐州不太平,一路行去,满眼皆是逃难的百姓,斜塌的木梁,坟包般的乌青砾石堆。五溪交汇的江上木商古道,没了往日的繁华热闹,渡口码头上不见一艘船只停留。

    一个小和尚和一位少女站在渡口溪边,少女趴在地面上,探出头拿还算清澈的溪水当作镜子,仔细捋着额头鬓角的絮乱青丝。

    精疲力竭的少女坐起身,拍了拍身前的尘土,无奈道:“笨南北,那些难民都吃不饱,你给他们讲经说法有什么用啊?也填不饱肚子的。”

    “师父说意起缘生……”

    “打住打住,听你给人说经就会觉得饿,你再叨叨叨叨,我就真要饿死了。”

    “哦。我给你找吃的去!”

    小和尚和少女身后突然传来一阵阴阳怪气的言语,少女侧头看去,眉头紧皱,是一群吊儿郎当的地痞,多达三十几人,身材健壮,大多披兽皮挂肩,比起普通的浪荡子显然要孔武有力许多,大概就是江湖上所谓的五溪蛮子了。少女站起身,扯了扯小和尚的袈裟袖口,眼神示意他打不起惹得起。搁在以前行走江湖,她可不会这么好说话,论起打架揍人的功夫,她还算马马虎虎,只是带上身边的笨南北后,她就很少惹事了。这帮五溪蛮子嘴上秽语不断,不过他们外地人两个也听不懂拗口方言,不过蛮子们的眼神说明了一切,他们看上了小和尚身边的少女。因为皇木争江案,槐州五溪一带被战火殃及,而且离阳朝廷本就对南诏掌控不力,有些势力的,没少做对中原商人趁火打劫的勾当,许多庄子店铺都被扫荡一空,这都算幸运的,破财总归还能消灾,许多人家连命都说没就没了。

    少女轻声说道:“咱们跳溪。”

    小和尚摇头道:“你不是饿了吗,哪有气力游水。”

    少女气得就想要敲这个笨蛋的脑袋,可小和尚已经独自走上前去,双手合十,拦在路中间。

    一名五溪蛮子快步上前,对着这个找死的小秃驴就是当头一拳,后退几步,抖了抖手腕,一阵生疼,转头唧唧哇哇说了一大串。

    下一位五溪蛮子狞笑着小跑起来,高高跃起,往死里斜踹向这古怪小和尚的胸口。

    小和尚身形微微摇晃了一下,神情依旧平静。

    那伙五溪蛮子显然都被狠狠震惊了一下,其中几人开始抽出锋利雪亮的弯刀。

    少女正要上前拖拽小和尚跳入溪水,小和尚转头咧嘴一笑,晃了晃那颗光头,眼神坚毅。

    小和尚重新转过身,默念一声,合十双掌拉伸开去一尺,然后猛然合十。

    五溪蛮子愣了一下,误以为撞上铁板了,结果等了片刻,四周毫无动静,哈哈大笑,其中一名刀客用刀背敲打肩头,桀桀阴笑走来。

    小和尚那件袈裟飘拂不定。

    “我佛如来。”

    平静溪水之中,顿时掀起一阵毫无征兆的惊涛骇浪。

    一条溪水汇聚而成的狰狞青龙做天王张须状!低头朝那群五溪蛮子咆哮如雷鸣!

    吓得众人屁滚尿流。

    这次离开家后再没有买过一盒胭脂的少女坐到渡口边上,没有任何惊喜,反而神情黯然。

    小和尚挠了挠头,蹲在少女身边,嚅嚅喏喏了半天,终于开口。

    “李子,我只是个和尚,什么都不会,只会念经啊。”

    “念经就非要成佛吗?!谁稀罕你的舍利子!”

    “李子,你饿不饿?我给你化缘去呗?”

    “……”

    “东西?”

    “……”

    “李东西?”

    “……”

    小和尚唉了一声,叹息着托着腮帮遥望远处。

    背对小和尚的少女抬起袖子,抹了抹脸颊。

    ————

    一支百人精锐轻骑护驾的车队已经看见那块幽州界碑,再往前没几步,就是北凉道了。

    挂明黄色帘子的马车内坐着一位印绶监的大太监,捧着一只睡觉都不敢离手的金漆盒子,盒内便是那离阳朝廷赐颁北凉的诰敕圣旨。

    老太监越是临近北凉,眼皮子就跳得越厉害,不断告诉自己只要踏足北凉道辖境就心满意足,哪怕暴毙途中,好歹也算将圣旨携带到了北凉道土地上。不过他终究是心存侥幸,思来想去,还是不认为那位年轻新藩王胆敢派人行刺或是拒收圣旨。

    然后马车突然停下,印绶监老宦官感受到不同寻常的气息,掀起帘子一看,心一下子沉下去。

    幽州界碑附近,有不计其数的铁骑一直蔓延到了视野中的驿路尽头。

    祥符元年春分后清明前,护送圣旨的车队尚未进入北凉,便被两千北凉铁骑驱逐出三百里。

    同时,有一支八千骑军兵临河州朱楼军镇,还有六千兵马矛头直指河州铁霜城。

    圣旨不得入北凉寸步。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