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书生不愿万户侯
推荐阅读:明克街13号、弃宇宙、渡劫之王、第九特区、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
一秒记住【熊猫中文网 www.xm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冯判官!”
“都指挥使可在帐内?”
“都长【注】正与李指挥使在内!”
刘陟跟李守鄘谈论兵机阵要,说地兴致正高,却听到门口传来一熟悉的人声在与卫兵对话;他随后抬起头来,正看瞧冯全乂迈入帐中。
如今的冯全乂,已经不是县衙的属吏;刘陟擢领龙骧军都指挥使后,就把这个得力的下属调了过来,任命其军中判官之职位。
军中的判官掌仓粮财帛出纳,军器刑书公正,相当于是军队的总后勤官加总军法官,正是看在冯全乂治县相当高之水平的份上,刘陟才放心将此重任交给他。
事实也正如其所料,冯全乂这种能吏,稍微熟悉几天军中规章,处理戎务便游刃有余。
起身相迎的刘陟刚要问候,冯全乂先一脸怨气地出口了:
“都指挥使,这三日以来,营中招募的新卒已经快有三百队了,将近一万五千人;属下可要提醒都指挥使一句,节帅只给了八千兵额,现在多出太多了。”
这个问题把刘陟问地一滞,他随即反应过来,扶额道:“瞧我这脑袋,忘记通知你了;之前只定八千的员额,是因为募集的一万多顷地,中田及以上的,只有八千余顷,故战兵只招八千人上下。”
“可这军中不能只有战兵,没有负责做饭、浣衣、以及看守辎重的辅兵罢;昨日验明了剩下的三千多顷地,我与兄长定好了对辅兵的授田之策,所以就连辅兵一起招募了。”
听到刘陟这般解释。冯全乂脸上倒是没什么怨气了,但他还有疑虑:
“可...可这八千正兵就要配六七千辎重兵,也太多了;我这军饷、衣甲、粮草以及其他各式军需,都有难处。”
不多吧,李云龙一个独立团都想配个骑兵营;我一个军,想配七八千的辎重兵怎么了!
当然,这种玩笑话只能在心里想想,真要这么说,刘陟的“后勤部长”肯定立马撂挑子了;他组织了下语言,回道:
“辎重兵自然不会那么多,像李卫公在兵法里说的,战兵与辎重兵的比例应为七三;辅兵大概也就三千出头;这样算的话一辅兵授四十亩下田;田地也不会太过紧张。”
“至于多余的,我练兵总要选优汰劣罢;多招募的,终究是会被退回去的。”
冯全乂微微颔首,一副诚服的样子;刘陟则突然想起了自己之前吩咐他的事情,追问道:“我让你去招募些识字之人从军,办的怎么样了?”
听闻此问,冯全乂刚有些缓和的脸又生出一丝歉意,他摇了摇头:“只......只招来了十几人。”
“这么少?”刘陟眉头一紧,这句话接地十分迅速。
“都指挥使让我不收面相(和谐)奸猾之人、不收曾作奸犯科之人,故只能招些废了业的医徒,以及屡试不第、有些任侠气的生徒、乡贡。可这年龄嘛,自然达不到都指挥使要求的三十五以下。”
刘陟有些意外,他给出的待遇可是一年五十贯,比一般藩镇兵的饷钱高了足足一倍;且是为军吏而非大头兵,却依然没有年轻士子从军。
看来这个大唐,已经与那个“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尚武之国,渐行渐远了;再这么下去,文人对军人会越来越鄙夷......
“都指挥使为何要找那么多的识字之人,难道士卒识不识字,还能影响到其战力么?”李守鄘听得有些摸不着头脑,不禁问出声来。
刘陟听到了问题,却因为不太好回答,保持了沉默;他的目标,是把这只军队的战斗力,训练到可以媲美冷兵器时代最强战力——戚家军。
而戚家军最重的是军纪,要让不识字的士卒熟记军纪,就必须有数量较为庞大的军队“普法”人员,这些“普法”人员必须识字。
毕竟死记硬背不需要识字,记不住的,多打两棍就会了;可教授军令的人必须要识字,靠口口相传显然很不现实。
军帐中一时陷入寂静,倏地,一小校入内参见;向刘陟禀报:招募的新卒已集结完毕,请其点检。
随即刘陟叫了帐内二人,又点了一队传令兵,向校场前的高台走去。
校场之上,那些前几日还在地里刨食的农民,此刻没有丝毫的秩序可言;小校口中的“集结”,现在看来或许用“站在了一块儿”来形容,才更加妥帖。
这些新卒不是同县、就是邻县之人,甚至有人同乡同里;他们在陌生的地方见到旧故,自然要打个招呼,互相之间寒暄两句家长里短。
总而言之,这一万多人,除了没人大声喧哗;剩下的能用嘴发出的声音,他们都发了个遍。
登上了高台的刘陟面带不虞,因为以他的眼光来看;这下面一万多人的表现,还不如初次参加军训的初中生。
见不得这嘈杂环境的刘陟,向身旁的传令兵使了个眼色;后者心领神会,几个矫健的步子便下了高台。
不久,一声刺耳的金钲之鸣骤然响起;众人被这声音一吓,愣住了不少;后又经过金钲声一段时间的镇压,整个校场终于归于平静。
“咚!咚!咚!”
高台上两侧的大鼓随即被奏响,威严的鼓声续上了消失的金钲声,也将场内一万余人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了主将身上。
等到鼓声渐平,刘陟清了清嗓子,举起临时制作的铁皮喇叭,吼道:
“我是龙骧军都指挥使刘陟,你们的最高长官;从你们入那辕门起,生杀大权便已寄于我手。”
“你们来此的目的,自然是为了分得田地;而为了分得田地,你们就必须留在军中;想要不被军中汰裁,就首先必须做到我要求的这三件事——”
“第一,是服从军令!”
“第二,是服从军令!”
“第三,还是服从军令!”
这声音经过高台背后天然环形石壁、以及土制话筒的扩音,传到四面八方;就连角落的新卒耳中,也能听得一清二楚。
这巨大的声响令在场的新卒都心中一凛,随后,他们听到了刘陟所下的第一道军令:
“站在原地半个时辰,完成之人,赏钱二十文;有敢动者,逐出军营!”
-------------------------------------
【注】都长,五代时都指挥使的别称。《中华军事职官大典》P80
“冯判官!”
“都指挥使可在帐内?”
“都长【注】正与李指挥使在内!”
刘陟跟李守鄘谈论兵机阵要,说地兴致正高,却听到门口传来一熟悉的人声在与卫兵对话;他随后抬起头来,正看瞧冯全乂迈入帐中。
如今的冯全乂,已经不是县衙的属吏;刘陟擢领龙骧军都指挥使后,就把这个得力的下属调了过来,任命其军中判官之职位。
军中的判官掌仓粮财帛出纳,军器刑书公正,相当于是军队的总后勤官加总军法官,正是看在冯全乂治县相当高之水平的份上,刘陟才放心将此重任交给他。
事实也正如其所料,冯全乂这种能吏,稍微熟悉几天军中规章,处理戎务便游刃有余。
起身相迎的刘陟刚要问候,冯全乂先一脸怨气地出口了:
“都指挥使,这三日以来,营中招募的新卒已经快有三百队了,将近一万五千人;属下可要提醒都指挥使一句,节帅只给了八千兵额,现在多出太多了。”
这个问题把刘陟问地一滞,他随即反应过来,扶额道:“瞧我这脑袋,忘记通知你了;之前只定八千的员额,是因为募集的一万多顷地,中田及以上的,只有八千余顷,故战兵只招八千人上下。”
“可这军中不能只有战兵,没有负责做饭、浣衣、以及看守辎重的辅兵罢;昨日验明了剩下的三千多顷地,我与兄长定好了对辅兵的授田之策,所以就连辅兵一起招募了。”
听到刘陟这般解释。冯全乂脸上倒是没什么怨气了,但他还有疑虑:
“可...可这八千正兵就要配六七千辎重兵,也太多了;我这军饷、衣甲、粮草以及其他各式军需,都有难处。”
不多吧,李云龙一个独立团都想配个骑兵营;我一个军,想配七八千的辎重兵怎么了!
当然,这种玩笑话只能在心里想想,真要这么说,刘陟的“后勤部长”肯定立马撂挑子了;他组织了下语言,回道:
“辎重兵自然不会那么多,像李卫公在兵法里说的,战兵与辎重兵的比例应为七三;辅兵大概也就三千出头;这样算的话一辅兵授四十亩下田;田地也不会太过紧张。”
“至于多余的,我练兵总要选优汰劣罢;多招募的,终究是会被退回去的。”
冯全乂微微颔首,一副诚服的样子;刘陟则突然想起了自己之前吩咐他的事情,追问道:“我让你去招募些识字之人从军,办的怎么样了?”
听闻此问,冯全乂刚有些缓和的脸又生出一丝歉意,他摇了摇头:“只......只招来了十几人。”
“这么少?”刘陟眉头一紧,这句话接地十分迅速。
“都指挥使让我不收面相(和谐)奸猾之人、不收曾作奸犯科之人,故只能招些废了业的医徒,以及屡试不第、有些任侠气的生徒、乡贡。可这年龄嘛,自然达不到都指挥使要求的三十五以下。”
刘陟有些意外,他给出的待遇可是一年五十贯,比一般藩镇兵的饷钱高了足足一倍;且是为军吏而非大头兵,却依然没有年轻士子从军。
看来这个大唐,已经与那个“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尚武之国,渐行渐远了;再这么下去,文人对军人会越来越鄙夷......
“都指挥使为何要找那么多的识字之人,难道士卒识不识字,还能影响到其战力么?”李守鄘听得有些摸不着头脑,不禁问出声来。
刘陟听到了问题,却因为不太好回答,保持了沉默;他的目标,是把这只军队的战斗力,训练到可以媲美冷兵器时代最强战力——戚家军。
而戚家军最重的是军纪,要让不识字的士卒熟记军纪,就必须有数量较为庞大的军队“普法”人员,这些“普法”人员必须识字。
毕竟死记硬背不需要识字,记不住的,多打两棍就会了;可教授军令的人必须要识字,靠口口相传显然很不现实。
军帐中一时陷入寂静,倏地,一小校入内参见;向刘陟禀报:招募的新卒已集结完毕,请其点检。
随即刘陟叫了帐内二人,又点了一队传令兵,向校场前的高台走去。
校场之上,那些前几日还在地里刨食的农民,此刻没有丝毫的秩序可言;小校口中的“集结”,现在看来或许用“站在了一块儿”来形容,才更加妥帖。
这些新卒不是同县、就是邻县之人,甚至有人同乡同里;他们在陌生的地方见到旧故,自然要打个招呼,互相之间寒暄两句家长里短。
总而言之,这一万多人,除了没人大声喧哗;剩下的能用嘴发出的声音,他们都发了个遍。
登上了高台的刘陟面带不虞,因为以他的眼光来看;这下面一万多人的表现,还不如初次参加军训的初中生。
见不得这嘈杂环境的刘陟,向身旁的传令兵使了个眼色;后者心领神会,几个矫健的步子便下了高台。
不久,一声刺耳的金钲之鸣骤然响起;众人被这声音一吓,愣住了不少;后又经过金钲声一段时间的镇压,整个校场终于归于平静。
“咚!咚!咚!”
高台上两侧的大鼓随即被奏响,威严的鼓声续上了消失的金钲声,也将场内一万余人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了主将身上。
等到鼓声渐平,刘陟清了清嗓子,举起临时制作的铁皮喇叭,吼道:
“我是龙骧军都指挥使刘陟,你们的最高长官;从你们入那辕门起,生杀大权便已寄于我手。”
“你们来此的目的,自然是为了分得田地;而为了分得田地,你们就必须留在军中;想要不被军中汰裁,就首先必须做到我要求的这三件事——”
“第一,是服从军令!”
“第二,是服从军令!”
“第三,还是服从军令!”
这声音经过高台背后天然环形石壁、以及土制话筒的扩音,传到四面八方;就连角落的新卒耳中,也能听得一清二楚。
这巨大的声响令在场的新卒都心中一凛,随后,他们听到了刘陟所下的第一道军令:
“站在原地半个时辰,完成之人,赏钱二十文;有敢动者,逐出军营!”
-------------------------------------
【注】都长,五代时都指挥使的别称。《中华军事职官大典》P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