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一面倒
推荐阅读:明克街13号、弃宇宙、渡劫之王、第九特区、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
一秒记住【熊猫中文网 www.xm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在天亮之前集中火力打击一号敌舰与二号敌舰,无非是消除数量上的差距。
达到目的之后,李杰立即对战术做了调整。
其实就是充分利用速度优势,跟敌舰保持最有利的交战距离,确保本舰始终处在最有利的位置上。
关键就是交战距离。
在理论上,只要使用新式重型穿甲弹,“旭海”级与“北河”级能在主炮全射程范围内打穿纽兰老式战列舰的装甲。
只是,纽兰老式战列舰却未必能办到。
如果使用的普通穿甲弹,哪怕是16英寸舰炮,也要把交战距离缩短到14千米,才有可能打穿“旭海”级的主装甲,或者是在17千米的距离上打穿“北河”级的主装甲。即便使用重型穿甲弹,这两个距离也就分别提高到19千米与21千米。至于14英寸舰炮,也许要缩短到11千米内,才有希望打穿“旭海”级的主装甲。简单说,在全射程范围内,哪怕使用重型穿甲弹,14英寸舰炮也打不穿“旭海”级的水平装甲与主装甲带,对“北河”级的威胁也很有限。
当然,这些都只是理论计算结果。
其实,这些性能指标也是在战后才公布的。
大战期间,战列舰主炮穿甲弹的威力,还有装甲防护都是海军的绝对机密。
不要说是对外公布,即便在海军内部,知道的人也不多。
因为很难搞到敌国主力舰核心性能的确切情报,所以设计战舰的时候,列强都是在闭门造车,准确的说是按照自己掌握的火炮与炮弹技术,来衡量与确定战列舰所需要达到的防护水准。
梁夏帝国拥有一流的火炮与炮弹技术,结果在大战期间,都是在“高估”对手。
纽兰联邦的火炮与炮弹技术也很先进,跟梁夏帝国旗鼓相当,所以双方在战列舰的防护设计上有很多类似之处。
要说的话,火炮与炮弹技术落后的狭夷海军一直在“低估”对手。
最典型的,就是被狭夷海军寄予厚望,当成决胜武器的“狭夷”级超级战列舰。
这种满载排水量接近7万吨,有9门460毫米主炮的超级战列舰,不管是火力、还是防护均没超过梁夏帝国与纽兰联邦在同期代建造的,满载排水量还不到6万吨,航速却快得多的快速战列舰。
战前,情报机构只给出了一个相对来说较为笼统的数据,把交战距离保持在20千米以上才比较安全。
如果想更安全一些,那就最好扩大到22千米以上。
只要超过25千米,那就是绝对安全。
可问题是,超过了25千米,即便用炮瞄雷达指挥,也未必能够让本舰炮击的精确性达到可以接受的程度。
受海面反射的杂波干扰,哪怕是天气晴朗,炮瞄雷达的工作距离也就25千米左右。
再远,就测不准了。
在天气晴朗的时候,把交战距离控制在22千米左右是最稳妥的选择。
接下来的战斗,就是以此为基本原则。
几乎整个白天,第43特混舰队的四艘快速战列舰在李杰指挥下,跟纽兰第11特混舰队的四艘战列舰保持着22千米左右的交战距离,并且在持续近8个小时的战斗当中,陆续击沉了这四艘纽兰战列舰。
在上午9点前,发挥神勇的“炎海”号再一次创造奇迹,用连续3轮几乎是无可挑剔的齐射,将四号敌舰,也就是“新墨”号送到了海底。
根据“炎海”号的交战记录,在第31轮到第33轮的齐射当中,只是由望员观察到的直接命中就达到了5次。
因为有2次命中没有观察到,所以是7次!
在第33轮齐射中,有一枚穿甲弹直接击中“新墨”号b炮塔的炮座,而且在提单通道里面转向,钻进主炮弹药库。
就是这枚炮弹葬送了“新墨”号。
在大爆炸发生之后,该舰近2000名官兵当中,仅6人幸免。
这6人当时都在主桅杆的望塔里面,在爆炸发生的时候被抛出了望塔,也由此侥幸活了下来。
其余的全都随同“新墨”号沉入海底。
大概半个小时之后,“北河”号单独击沉了五号敌舰“密西”号。
这个战果存在质疑。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打沉“密西”号的很有可能还是“炎海”号。
原因就是,在“密西”号的右舷高射炮弹药库发生爆炸之前,前方三号敌舰“西弗”号释放烟幕,试图在烟幕的掩护下调整航向。结果导致当时在协助“旭海”号的“炎海”号没办法瞄准,不得不调整目标,朝后面的五号敌舰“密西”号开火,并且在5分钟内打了两轮齐射。
其中的第一轮齐射,其实是为了校炮。
当时,“炎海”号的主炮已经打了几十轮齐射,而且都是全装药发射,身管磨损得非常严重,需要观察弹着点校准偏差。
结果,在“炎海”号打出第二轮齐射之后,“密西”号就因为高射炮弹药库爆炸而翻覆沉没。
因为间隔了大概5分钟,所以没人相信是“炎海”号的战果。
可问题是,在“密西”号爆炸前大概30秒钟,“北河”号才打出了第42轮齐射。
也就是说,同样不可能是“北河”号的炮弹打中“密西”号的弹药库。
相聚20多千米,炮弹要飞行差不多1分钟。
为了这个战果,金洪后来还闹到了海军司令部。
可惜,他没办法拿出是“炎海”号击沉了“密西”号的证据,所以按惯例,也就是“交战对象”原则,把战果算给了“北河”号。
此后,在接近12点的时候,六号敌舰“爱荷”号被“南江”号击沉。
战斗持续到下午2点30分左右,三号敌舰“西弗”号才在“旭海”号的猛烈炮击下缓缓沉入了大海。
到此,除了在天亮之前逃走的“马里”号,纽兰第11特混舰队的战列舰全部战沉。
后面的战斗拖了那么久,其实就一个原因。
在12点左右,第43特混舰队的四艘快速战列舰都用光了重型穿甲弹,只能使用老式穿甲弹。
其实,老式穿甲弹也没多少。
为此,李杰在12点前,也就是“爱荷”号沉没前下达命令,把齐射间隔时间延长到10分钟。
这么做也是为了让主炮炮管能够充分冷却。
跟炮弹比,战列舰主炮的炮管贵得多,可用寿命都很短,更换是非常麻烦。
在击沉最后一艘战列舰之后,还花了大约一个小时,驱逐赶过来营救落水官兵的纽兰巡洋舰与驱逐舰。
正是如此,直到下午3点半过后,战斗才正式宣告结束。
当时,第43.2分队也已经赶到,有一艘轻巡洋舰在“旭海”号附近,李杰就让这艘巡洋舰发了电报。
在天亮之前集中火力打击一号敌舰与二号敌舰,无非是消除数量上的差距。
达到目的之后,李杰立即对战术做了调整。
其实就是充分利用速度优势,跟敌舰保持最有利的交战距离,确保本舰始终处在最有利的位置上。
关键就是交战距离。
在理论上,只要使用新式重型穿甲弹,“旭海”级与“北河”级能在主炮全射程范围内打穿纽兰老式战列舰的装甲。
只是,纽兰老式战列舰却未必能办到。
如果使用的普通穿甲弹,哪怕是16英寸舰炮,也要把交战距离缩短到14千米,才有可能打穿“旭海”级的主装甲,或者是在17千米的距离上打穿“北河”级的主装甲。即便使用重型穿甲弹,这两个距离也就分别提高到19千米与21千米。至于14英寸舰炮,也许要缩短到11千米内,才有希望打穿“旭海”级的主装甲。简单说,在全射程范围内,哪怕使用重型穿甲弹,14英寸舰炮也打不穿“旭海”级的水平装甲与主装甲带,对“北河”级的威胁也很有限。
当然,这些都只是理论计算结果。
其实,这些性能指标也是在战后才公布的。
大战期间,战列舰主炮穿甲弹的威力,还有装甲防护都是海军的绝对机密。
不要说是对外公布,即便在海军内部,知道的人也不多。
因为很难搞到敌国主力舰核心性能的确切情报,所以设计战舰的时候,列强都是在闭门造车,准确的说是按照自己掌握的火炮与炮弹技术,来衡量与确定战列舰所需要达到的防护水准。
梁夏帝国拥有一流的火炮与炮弹技术,结果在大战期间,都是在“高估”对手。
纽兰联邦的火炮与炮弹技术也很先进,跟梁夏帝国旗鼓相当,所以双方在战列舰的防护设计上有很多类似之处。
要说的话,火炮与炮弹技术落后的狭夷海军一直在“低估”对手。
最典型的,就是被狭夷海军寄予厚望,当成决胜武器的“狭夷”级超级战列舰。
这种满载排水量接近7万吨,有9门460毫米主炮的超级战列舰,不管是火力、还是防护均没超过梁夏帝国与纽兰联邦在同期代建造的,满载排水量还不到6万吨,航速却快得多的快速战列舰。
战前,情报机构只给出了一个相对来说较为笼统的数据,把交战距离保持在20千米以上才比较安全。
如果想更安全一些,那就最好扩大到22千米以上。
只要超过25千米,那就是绝对安全。
可问题是,超过了25千米,即便用炮瞄雷达指挥,也未必能够让本舰炮击的精确性达到可以接受的程度。
受海面反射的杂波干扰,哪怕是天气晴朗,炮瞄雷达的工作距离也就25千米左右。
再远,就测不准了。
在天气晴朗的时候,把交战距离控制在22千米左右是最稳妥的选择。
接下来的战斗,就是以此为基本原则。
几乎整个白天,第43特混舰队的四艘快速战列舰在李杰指挥下,跟纽兰第11特混舰队的四艘战列舰保持着22千米左右的交战距离,并且在持续近8个小时的战斗当中,陆续击沉了这四艘纽兰战列舰。
在上午9点前,发挥神勇的“炎海”号再一次创造奇迹,用连续3轮几乎是无可挑剔的齐射,将四号敌舰,也就是“新墨”号送到了海底。
根据“炎海”号的交战记录,在第31轮到第33轮的齐射当中,只是由望员观察到的直接命中就达到了5次。
因为有2次命中没有观察到,所以是7次!
在第33轮齐射中,有一枚穿甲弹直接击中“新墨”号b炮塔的炮座,而且在提单通道里面转向,钻进主炮弹药库。
就是这枚炮弹葬送了“新墨”号。
在大爆炸发生之后,该舰近2000名官兵当中,仅6人幸免。
这6人当时都在主桅杆的望塔里面,在爆炸发生的时候被抛出了望塔,也由此侥幸活了下来。
其余的全都随同“新墨”号沉入海底。
大概半个小时之后,“北河”号单独击沉了五号敌舰“密西”号。
这个战果存在质疑。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打沉“密西”号的很有可能还是“炎海”号。
原因就是,在“密西”号的右舷高射炮弹药库发生爆炸之前,前方三号敌舰“西弗”号释放烟幕,试图在烟幕的掩护下调整航向。结果导致当时在协助“旭海”号的“炎海”号没办法瞄准,不得不调整目标,朝后面的五号敌舰“密西”号开火,并且在5分钟内打了两轮齐射。
其中的第一轮齐射,其实是为了校炮。
当时,“炎海”号的主炮已经打了几十轮齐射,而且都是全装药发射,身管磨损得非常严重,需要观察弹着点校准偏差。
结果,在“炎海”号打出第二轮齐射之后,“密西”号就因为高射炮弹药库爆炸而翻覆沉没。
因为间隔了大概5分钟,所以没人相信是“炎海”号的战果。
可问题是,在“密西”号爆炸前大概30秒钟,“北河”号才打出了第42轮齐射。
也就是说,同样不可能是“北河”号的炮弹打中“密西”号的弹药库。
相聚20多千米,炮弹要飞行差不多1分钟。
为了这个战果,金洪后来还闹到了海军司令部。
可惜,他没办法拿出是“炎海”号击沉了“密西”号的证据,所以按惯例,也就是“交战对象”原则,把战果算给了“北河”号。
此后,在接近12点的时候,六号敌舰“爱荷”号被“南江”号击沉。
战斗持续到下午2点30分左右,三号敌舰“西弗”号才在“旭海”号的猛烈炮击下缓缓沉入了大海。
到此,除了在天亮之前逃走的“马里”号,纽兰第11特混舰队的战列舰全部战沉。
后面的战斗拖了那么久,其实就一个原因。
在12点左右,第43特混舰队的四艘快速战列舰都用光了重型穿甲弹,只能使用老式穿甲弹。
其实,老式穿甲弹也没多少。
为此,李杰在12点前,也就是“爱荷”号沉没前下达命令,把齐射间隔时间延长到10分钟。
这么做也是为了让主炮炮管能够充分冷却。
跟炮弹比,战列舰主炮的炮管贵得多,可用寿命都很短,更换是非常麻烦。
在击沉最后一艘战列舰之后,还花了大约一个小时,驱逐赶过来营救落水官兵的纽兰巡洋舰与驱逐舰。
正是如此,直到下午3点半过后,战斗才正式宣告结束。
当时,第43.2分队也已经赶到,有一艘轻巡洋舰在“旭海”号附近,李杰就让这艘巡洋舰发了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