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9 袁懋功
推荐阅读:明克街13号、弃宇宙、渡劫之王、第九特区、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
一秒记住【熊猫中文网 www.xm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明清两代的白莲教势力其实十分衰微,明代除了初年有几次比较有规模的白莲教起义之外,其他时间都被官府控制得比较厉害。而在清初也是一样,一直到了嘉庆年间,是清朝的武备废弛,八旗和绿营的战斗力已经基本上不行了之后,川楚教乱才闹得比较大。
究竟在这一时期,只经过白莲教这种秘密结社的影响,没有奋斗的纲领,没有共同的利益,也没有有力的组织,别说对付大明复**这样的军队,就算是遇上清军,也没有任何办法。
蒋国柱手中也根本就没有什么兵力,可是对付八卦教却是手到擒来。八卦教的势力本身也不大,教徒才仅有十万,纷纷扰扰搞出来的所谓护教大军也不过几百个人,兵刃都没有配全。
完全是刘佐臣自己野心太大,甚至大得失去理智了,认为自己能在乱世之中立足,加上对于真正的战争并没有什么认知。觉得以前看上去厉害的清军被打得落花流水,自己也是能做到的。
可没有想到,蒋国柱率领的汉军旗和绿营,连火器都不算多,只是列阵冲了冲,就把刘佐臣的八卦教“护教大军”打得哭爹喊娘。
蒋国柱格外老实地配合李定国,李定国率领的大军接收山东各地也是十分顺利。现如今的大明复**有着之前都不具备的好条件,兵力雄厚不仅仅能够在战场上派上用场,而且接受思想教育,意志坚定、忠诚可靠的大明复**在很多时候,其实都是在帮助白明修进行政治工作和基层的管理。
与李定国一道入鲁的是理政院任命的省督袁懋功。袁懋功本来也是清朝官员,当初是吴三桂时期的云南巡抚,李定国率军攻入云南,用弓弦勒死吴三桂之时,因为惜才就饶了袁懋功一命。
袁懋功一开始是拒绝为南明效力的,后来白明修占领广东,袁懋功也被发送到了广东,实际领了个闲职,做一些编审书刊的工作。这工作让袁懋功也算是对南明的诸多新政和新思维大开眼界,最后白明修给他写了一封亲笔信,袁懋功“大受感动”,欲报答知遇之恩,接受征召,进入了大明国子监。
没错的,哪怕是太子写信都不会免了他的考试,袁懋功还是在国子监扎扎实实学习了三个月,完成了结业考试,并得了一个甲等的评鉴之后,才正式成为了一个大明公务员。
袁懋功之后任职雷州知府,上任一年时间,不仅任内民生安定,而且水利营建有成,更让理政院看重的是,他积极地联络大明的技术人员,在境内开办了多家厂矿,并且开办了数家工厂,甚至还积极地开拓港口,向省里和中央争取经费,扩建港口,参与海贸。
于是袁懋功在雷州知府的任内,也获得了一个甲等的评鉴。在理政院进行初步考核之后,征调他来上海,先在理政院经发会挂了个职,袁懋功了解了一番理政院的运作之后,理政院又给他
升职,使他成为了山东省督,真正的封疆大吏了。
从当初云南巡抚到今日山东省督,袁懋功居然用了两年的时间,又爬回来了,可见他的本事也确实厉害。
袁懋功身上还是传统的老派文人的气质,事实上他现在都不太习惯直接写白话文的公文。他一身正装,头发也是短的,还带着一副眼镜,乍一看就跟民国时期的官员没什么两样。
他对李定国说道:“晋王,按照太子殿下和理政院的指示,山东初步还是要靠军管,每个府驻扎一个团的兵力,并实际参与到在地的治安和行政管理,尤其是基层的建设,少不了咱们的同志们下乡。”
农民们是不太情愿,但是好歹自己也拿到了银子,在政策看好的情况下,他们有能大的动力利用农合的生产资料,比如集体土地、配发粮种和技术,去生产出更多的粮食。因为归根到底,他们还是能够有一定的粮食剩余的。
靠着农合化和统购统销等一系列的配套措施,袁懋功看到了一个让农民吃饱、也没有压榨民力,但是却积攒出了巨大国力的模式。以往的一个府,甚至还不是什么产粮大府,却生产出了之前五个府的粮食。
他是有兴趣和有意愿做事的人,自然知道在大明这条船上,能够取得更辉煌的成就。不少人跟袁懋功一样都是比较现实主义的人,对于明和清他们之间的选择也不单纯是华夷之辨的问题,而是现实利益的问题。
尽管大多数的地区都还处于免赋状态,但是从国粮公司的数据显示,农合化之后几乎每一个地区的粮食产量和收入都有了一个巨大的提升!由于农合直接对口的是国粮公司,大明一大农业核心政策,就是统购包销,一切除国有农产公司之外的粮食买卖,都是违法的。所以农合的产品是直接交给国粮公司以统一收购价收购的,这种收购还带有一定的强制性,自然经济下的小农天然带有储粮抗灾的需求,而在旧封建经济体系下,他们无法囤积余粮,因为都会被地主和官府拿走。现在他们产生了大量余粮,第一件事也是囤起来,应对可能发生的灾害,或者为以后增添的人口准备。
袁懋功在一开始的时候,对于这一套流程非常的不适应。但是渐渐地袁懋功这个聪明人就能够感受到为什么白明修想要摧毁原本的乡间格局,以现在的农合作为统治单位。
现在的大明如日中天,袁懋功只想做好事情,也谋个好的历史定位。
但这显然是不符合大明现阶段的国家利益的,其实同样的事情在白明修穿越前的位面,解放早期也有同样的经历。白明修熟读史书,一清二楚,所以上来就祭出了统购统销这个大杀器——在确认农民可以留足自己温饱的口粮和种子粮之后,强制性由农合收购农民的余粮,转化为商品粮。有了商品粮,才可能有工业人口的扩张和城市化的扩张。
明清两代的白莲教势力其实十分衰微,明代除了初年有几次比较有规模的白莲教起义之外,其他时间都被官府控制得比较厉害。而在清初也是一样,一直到了嘉庆年间,是清朝的武备废弛,八旗和绿营的战斗力已经基本上不行了之后,川楚教乱才闹得比较大。
究竟在这一时期,只经过白莲教这种秘密结社的影响,没有奋斗的纲领,没有共同的利益,也没有有力的组织,别说对付大明复**这样的军队,就算是遇上清军,也没有任何办法。
蒋国柱手中也根本就没有什么兵力,可是对付八卦教却是手到擒来。八卦教的势力本身也不大,教徒才仅有十万,纷纷扰扰搞出来的所谓护教大军也不过几百个人,兵刃都没有配全。
完全是刘佐臣自己野心太大,甚至大得失去理智了,认为自己能在乱世之中立足,加上对于真正的战争并没有什么认知。觉得以前看上去厉害的清军被打得落花流水,自己也是能做到的。
可没有想到,蒋国柱率领的汉军旗和绿营,连火器都不算多,只是列阵冲了冲,就把刘佐臣的八卦教“护教大军”打得哭爹喊娘。
蒋国柱格外老实地配合李定国,李定国率领的大军接收山东各地也是十分顺利。现如今的大明复**有着之前都不具备的好条件,兵力雄厚不仅仅能够在战场上派上用场,而且接受思想教育,意志坚定、忠诚可靠的大明复**在很多时候,其实都是在帮助白明修进行政治工作和基层的管理。
与李定国一道入鲁的是理政院任命的省督袁懋功。袁懋功本来也是清朝官员,当初是吴三桂时期的云南巡抚,李定国率军攻入云南,用弓弦勒死吴三桂之时,因为惜才就饶了袁懋功一命。
袁懋功一开始是拒绝为南明效力的,后来白明修占领广东,袁懋功也被发送到了广东,实际领了个闲职,做一些编审书刊的工作。这工作让袁懋功也算是对南明的诸多新政和新思维大开眼界,最后白明修给他写了一封亲笔信,袁懋功“大受感动”,欲报答知遇之恩,接受征召,进入了大明国子监。
没错的,哪怕是太子写信都不会免了他的考试,袁懋功还是在国子监扎扎实实学习了三个月,完成了结业考试,并得了一个甲等的评鉴之后,才正式成为了一个大明公务员。
袁懋功之后任职雷州知府,上任一年时间,不仅任内民生安定,而且水利营建有成,更让理政院看重的是,他积极地联络大明的技术人员,在境内开办了多家厂矿,并且开办了数家工厂,甚至还积极地开拓港口,向省里和中央争取经费,扩建港口,参与海贸。
于是袁懋功在雷州知府的任内,也获得了一个甲等的评鉴。在理政院进行初步考核之后,征调他来上海,先在理政院经发会挂了个职,袁懋功了解了一番理政院的运作之后,理政院又给他
升职,使他成为了山东省督,真正的封疆大吏了。
从当初云南巡抚到今日山东省督,袁懋功居然用了两年的时间,又爬回来了,可见他的本事也确实厉害。
袁懋功身上还是传统的老派文人的气质,事实上他现在都不太习惯直接写白话文的公文。他一身正装,头发也是短的,还带着一副眼镜,乍一看就跟民国时期的官员没什么两样。
他对李定国说道:“晋王,按照太子殿下和理政院的指示,山东初步还是要靠军管,每个府驻扎一个团的兵力,并实际参与到在地的治安和行政管理,尤其是基层的建设,少不了咱们的同志们下乡。”
农民们是不太情愿,但是好歹自己也拿到了银子,在政策看好的情况下,他们有能大的动力利用农合的生产资料,比如集体土地、配发粮种和技术,去生产出更多的粮食。因为归根到底,他们还是能够有一定的粮食剩余的。
靠着农合化和统购统销等一系列的配套措施,袁懋功看到了一个让农民吃饱、也没有压榨民力,但是却积攒出了巨大国力的模式。以往的一个府,甚至还不是什么产粮大府,却生产出了之前五个府的粮食。
他是有兴趣和有意愿做事的人,自然知道在大明这条船上,能够取得更辉煌的成就。不少人跟袁懋功一样都是比较现实主义的人,对于明和清他们之间的选择也不单纯是华夷之辨的问题,而是现实利益的问题。
尽管大多数的地区都还处于免赋状态,但是从国粮公司的数据显示,农合化之后几乎每一个地区的粮食产量和收入都有了一个巨大的提升!由于农合直接对口的是国粮公司,大明一大农业核心政策,就是统购包销,一切除国有农产公司之外的粮食买卖,都是违法的。所以农合的产品是直接交给国粮公司以统一收购价收购的,这种收购还带有一定的强制性,自然经济下的小农天然带有储粮抗灾的需求,而在旧封建经济体系下,他们无法囤积余粮,因为都会被地主和官府拿走。现在他们产生了大量余粮,第一件事也是囤起来,应对可能发生的灾害,或者为以后增添的人口准备。
袁懋功在一开始的时候,对于这一套流程非常的不适应。但是渐渐地袁懋功这个聪明人就能够感受到为什么白明修想要摧毁原本的乡间格局,以现在的农合作为统治单位。
现在的大明如日中天,袁懋功只想做好事情,也谋个好的历史定位。
但这显然是不符合大明现阶段的国家利益的,其实同样的事情在白明修穿越前的位面,解放早期也有同样的经历。白明修熟读史书,一清二楚,所以上来就祭出了统购统销这个大杀器——在确认农民可以留足自己温饱的口粮和种子粮之后,强制性由农合收购农民的余粮,转化为商品粮。有了商品粮,才可能有工业人口的扩张和城市化的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