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字卷 第七十九节 风起云涌(4)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熊猫中文网 www.xm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冯紫英一样有些抓瞎。
虽然早就知道铁网山秋狝会出幺蛾子,甚至他也想到过可能永隆帝的身体会出状况,但却没想到会出这么大的状况。。
因为永隆帝服用丹药不是秘密,宫中炼丹修道多年,永隆帝这几年崇道之心更甚,这服丹修心,似乎成了永隆帝长生之道。
而历史上明清两代的皇帝崇道服丹出事儿难道还少?明代泰昌帝、清代雍正帝,不都是死于服丹修道么?
只不过在大周朝炼丹修道似乎在文人士子中也不少见。
一些仕途无望或者隐居下野的士人一般出路就那么几样,要么兴办书院讲学育人,还有一些就是炼丹修道,不问世事,这也成了一种潮流。
所以他对永隆帝身体一直抱有极大的担心,没想到最终却在这铁网山秋狝中爆发出来,虽然看起来似乎有遇刺坠马受伤的缘故,但是冯紫英觉得弄不好就是服丹积弊太久爆发出来造成的。
在冯紫英的预计中,一直是将永隆帝维持现状计算在内的,但现在永隆帝昏迷不醒,那局势就陡然一变。
原来他也一直认为义忠亲王难以成事,虽然可能给大周带来变乱重创,但是现在他不得不评估义忠亲王成事的可能性了。
永隆帝若是一直昏迷不醒,他的几个儿子都是庸碌之辈,在朝中文臣如果无意介入皇家夺嫡的情形下,断无法和义忠亲王抗衡。
尤其是义忠亲王在取得江南士绅和武勋群体的支持下,可以说当初前明“夺门之变”的局势以成,稍不小心就是弟终兄及的局面了。
可自己一方能接受义忠亲王上位么?
冯家转身投靠还来得及么?
冯紫英心念百转。
北地士人青年领袖,武勋中和义忠亲王保持疏远的一拨,怎么看这种身份都有些偏差了。
特别是现在义忠亲王麾下羽翼已成,武有牛继宗、王子腾、孙绍祖这些人,文有汤宾尹、顾天峻、贾敬、朱国祯、缪昌期这些江南士人,也包括自己的同学韩敬,俨然成为江南青年士子的代言人了。
虽然说现在投效过去不能说毫无出路,但是要想保持现在蒸蒸日上的势头那就肯定别想了。
另外,自己作为北地青年士子领袖,这么些年来做了如此多的准备,包括老爹在西北的整军备战,难道就甘心拱手让人?
当然不。
永隆帝昏迷不醒当然对己方大局极为不利,但是对于内阁来说却未必。
无论怎么说与士大夫共天下,自两宋以来到前明、大周,皇权加强是不争的事实,现在突然间有了一个皇帝缺位能让内阁独享大权的机会,对于内阁诸公们来说,难道不是一个最能让内阁展现才能的时机么?
冯紫英对人性的了解,内阁和皇帝之间的关系从来也谈不上多么和谐, 不过是局势所然, 互相共存而已, 现在两根支柱缺失了一根,另外一根难道不想独立撑起局面么?
这样的机会即便是叶向高、方从哲、李廷机这些江南士人一样也不愿意舍弃吧?
这还不说如果一旦义忠亲王登基,还能有他们几个的机会?
从龙之功谁能无视, 就算是义忠亲王也一样,像汤宾尹、顾天峻、缪昌期和贾敬之流, 只怕早就内定了内阁的位置了吧?
自己做了那么多的准备工作, 一枪不发就拱手让人, 委实让人难以心甘,就算是搏一把, 也要展示一下己方的实力才对,而且,冯紫英不认为己方就毫无机会了。
现在当务之急就是要一是要稳住局面, 避免被义忠亲王控制京师城, 这一点冯紫英相信内阁诸公一到, 肯定就会拿出对策。
二是要避免义忠亲王以军事力量来直接破局, 最大威胁自然就是牛继宗的宣府军和大同军,但之前永隆帝和内阁兵部都应该有布局, 只不过在永隆帝突然昏迷缺位的情况下,这个布局还能不能起到作用,冯紫英就不敢确定了。
但有一点冯紫英基本上能够确定的就是牛继宗那边肯定已经得到了永隆帝昏迷不醒的消息, 也许此刻宣府大军已经奔涌东进,正在朝着京畿挺进了。
一旦被牛继宗控制了京师, 那就成了一力降十会,就算是内阁再怎么筹谋布局, 都毫无意义了,毕竟这是兄弟或者叔侄争位, 关起门来都是张家人自家的事儿,内阁就不会有那么大的决心和动力来殊死一搏了。
所以现在的关键,就是要挡住宣府军的东进,不能让其控制京师城。
只要能挡住宣府军进京师,那么对内阁来说就有足够的诱惑力,就还有机会。
见冯紫英脸色阴晴不定,忠惠王也是急得抓耳挠腮。
他这个京营节度使总得要有所作为才是, 否则无论是皇上苏醒过来,或者是内阁诸公抵达,亦或是在可能成为储君的诸皇子心目中,自己都成了尸位素餐之辈, 这如何能行?
“紫英,你倒是拿个对策出来啊,我们现在该怎么办?”忠惠王终究还是忍不住了,“孤手里空无一人,上三亲军现在也是六神无主,龙禁尉和神枢营现在是缉捕刺客,谁都不把孤放在眼里,可在朝中大家却都觉得孤手握千军,京营节度使,啧啧,可谁特么听孤的?孤能做什么?”
“王爷,我现在心也很乱啊。”冯紫英苦笑着一摊手。
他一样着急,他最担心的就是宣府大军已经开始进发,三日之内就能直抵京师城下。
如果让宣府军直抵京师城下,那局面就不可控了,朝中的臣僚们未必就不会起其他心思,所以最好能将宣府军阻挡于昌平和白羊口以北以西,这样才有回旋余地,最起码也要将宣府军阻挡在巩华城到石景山一线。
“皇上不醒,内阁诸公未到,我们能做什么?”冯紫英见忠惠王急得嘴角都起水泡了,叹道:“您主要担心什么?”
“呃,”忠惠王一时间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担心自己这个京营节度使背锅?还是皇上安危?说前者有些说不出口,说后者在冯紫英面前有点儿虚伪,
“王爷,您耐着性子,”话音未落,门外已经传来一个声音,“紫英,我也想听听你的高见,”
得了,是忠顺王。
忠惠王还是稳不住,悄悄去让人把忠顺王也叫来了,反正黑锅已经背定了,也不在乎多背一点儿了,不过他已经让廖骏雄将忠信王、廉忠王和诚郡王都严格控制起来了,这一点他还是明白的。
元熙帝膝下诸子中,永隆帝(老四、忠孝王)、忠顺王(老九)、忠惠王(老十)是一党的,义忠亲王(老大)、忠信王(老三)、廉忠王(老八)一党,但廉忠王在永隆帝(忠孝王)变成太子之后,便主动脱离了义忠亲王一系,虽然在永隆帝的心目中信任度无法和忠顺王与忠惠王比,但还是亲近了许多。
“王爷。”冯紫英站起身一礼,忠顺王却早已经连连摆手,“行了,都火烧眉毛了,孤和老十的心思你都清楚,孤也不瞒你和老十,原来孤是存着推张骕当储君的心思,皇兄的确有点儿不高兴,所以让老十来当京营节度使,有点儿平衡敲打孤的意思,不过这都是皇上的家事,哪个儿子不是他儿子?”
忠顺王一进来就拉着冯紫英的手,很有点儿刘皇叔攀着诸葛亮胳膊要托孤的架势。
“但现在情况恐怕不太一样了,紫英,你原来的担心,孤也不太在意,但现在看来,恐怕不幸而言中了,大哥恐怕在其中脱不了干系,皇上和诸位相公可能有些安排,但是现在皇上不省人事,他们的安排还能奏效么?”
忠顺王太清楚,如果老大上位,自己和老十绝对没有好果子吃,闲散幽居,像现在的老三老八那样的过日子恐怕都不能。
老大可比皇上要狠辣得多,尤其是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压抑隐忍,这股子邪火爆发出来,只怕皇上几个儿子也许他还要顾忌名声稍微收敛一下,自己和老十就别想好过了,特别是自己。
忠顺王太清楚当年自己为了让皇兄当上太子作了多少构陷,在父皇那里上了多少眼药了。
英妃一案若非自己,又怎么会被翻弄出来弄得沸沸扬扬,最终让太子之位易位?
这个恨老大恐怕刻骨铭心,永远难消,若是他翻身了,自己一族只怕都要
对义忠亲王来说,谁都可以当皇帝,永隆帝的哪个儿子都行,但唯独不能让老大当皇帝,绝对不行。
看忠顺王眼中闪耀的精光,冯紫英就知道忠顺王内心的焦灼只怕要比忠惠王急得多,
“王爷,现在着急是不是有些晚了?”冯紫英苦笑着问道。
“亡羊补牢,犹未晚矣,孤不信就没有弥补之道,紫英你素来足智多谋,你说,我们现在该怎么做?”忠顺王咬牙切齿:“总归要博上一把,孤别无选择。”
冯紫英一样有些抓瞎。
虽然早就知道铁网山秋狝会出幺蛾子,甚至他也想到过可能永隆帝的身体会出状况,但却没想到会出这么大的状况。。
因为永隆帝服用丹药不是秘密,宫中炼丹修道多年,永隆帝这几年崇道之心更甚,这服丹修心,似乎成了永隆帝长生之道。
而历史上明清两代的皇帝崇道服丹出事儿难道还少?明代泰昌帝、清代雍正帝,不都是死于服丹修道么?
只不过在大周朝炼丹修道似乎在文人士子中也不少见。
一些仕途无望或者隐居下野的士人一般出路就那么几样,要么兴办书院讲学育人,还有一些就是炼丹修道,不问世事,这也成了一种潮流。
所以他对永隆帝身体一直抱有极大的担心,没想到最终却在这铁网山秋狝中爆发出来,虽然看起来似乎有遇刺坠马受伤的缘故,但是冯紫英觉得弄不好就是服丹积弊太久爆发出来造成的。
在冯紫英的预计中,一直是将永隆帝维持现状计算在内的,但现在永隆帝昏迷不醒,那局势就陡然一变。
原来他也一直认为义忠亲王难以成事,虽然可能给大周带来变乱重创,但是现在他不得不评估义忠亲王成事的可能性了。
永隆帝若是一直昏迷不醒,他的几个儿子都是庸碌之辈,在朝中文臣如果无意介入皇家夺嫡的情形下,断无法和义忠亲王抗衡。
尤其是义忠亲王在取得江南士绅和武勋群体的支持下,可以说当初前明“夺门之变”的局势以成,稍不小心就是弟终兄及的局面了。
可自己一方能接受义忠亲王上位么?
冯家转身投靠还来得及么?
冯紫英心念百转。
北地士人青年领袖,武勋中和义忠亲王保持疏远的一拨,怎么看这种身份都有些偏差了。
特别是现在义忠亲王麾下羽翼已成,武有牛继宗、王子腾、孙绍祖这些人,文有汤宾尹、顾天峻、贾敬、朱国祯、缪昌期这些江南士人,也包括自己的同学韩敬,俨然成为江南青年士子的代言人了。
虽然说现在投效过去不能说毫无出路,但是要想保持现在蒸蒸日上的势头那就肯定别想了。
另外,自己作为北地青年士子领袖,这么些年来做了如此多的准备,包括老爹在西北的整军备战,难道就甘心拱手让人?
当然不。
永隆帝昏迷不醒当然对己方大局极为不利,但是对于内阁来说却未必。
无论怎么说与士大夫共天下,自两宋以来到前明、大周,皇权加强是不争的事实,现在突然间有了一个皇帝缺位能让内阁独享大权的机会,对于内阁诸公们来说,难道不是一个最能让内阁展现才能的时机么?
冯紫英对人性的了解,内阁和皇帝之间的关系从来也谈不上多么和谐, 不过是局势所然, 互相共存而已, 现在两根支柱缺失了一根,另外一根难道不想独立撑起局面么?
这样的机会即便是叶向高、方从哲、李廷机这些江南士人一样也不愿意舍弃吧?
这还不说如果一旦义忠亲王登基,还能有他们几个的机会?
从龙之功谁能无视, 就算是义忠亲王也一样,像汤宾尹、顾天峻、缪昌期和贾敬之流, 只怕早就内定了内阁的位置了吧?
自己做了那么多的准备工作, 一枪不发就拱手让人, 委实让人难以心甘,就算是搏一把, 也要展示一下己方的实力才对,而且,冯紫英不认为己方就毫无机会了。
现在当务之急就是要一是要稳住局面, 避免被义忠亲王控制京师城, 这一点冯紫英相信内阁诸公一到, 肯定就会拿出对策。
二是要避免义忠亲王以军事力量来直接破局, 最大威胁自然就是牛继宗的宣府军和大同军,但之前永隆帝和内阁兵部都应该有布局, 只不过在永隆帝突然昏迷缺位的情况下,这个布局还能不能起到作用,冯紫英就不敢确定了。
但有一点冯紫英基本上能够确定的就是牛继宗那边肯定已经得到了永隆帝昏迷不醒的消息, 也许此刻宣府大军已经奔涌东进,正在朝着京畿挺进了。
一旦被牛继宗控制了京师, 那就成了一力降十会,就算是内阁再怎么筹谋布局, 都毫无意义了,毕竟这是兄弟或者叔侄争位, 关起门来都是张家人自家的事儿,内阁就不会有那么大的决心和动力来殊死一搏了。
所以现在的关键,就是要挡住宣府军的东进,不能让其控制京师城。
只要能挡住宣府军进京师,那么对内阁来说就有足够的诱惑力,就还有机会。
见冯紫英脸色阴晴不定,忠惠王也是急得抓耳挠腮。
他这个京营节度使总得要有所作为才是, 否则无论是皇上苏醒过来,或者是内阁诸公抵达,亦或是在可能成为储君的诸皇子心目中,自己都成了尸位素餐之辈, 这如何能行?
“紫英,你倒是拿个对策出来啊,我们现在该怎么办?”忠惠王终究还是忍不住了,“孤手里空无一人,上三亲军现在也是六神无主,龙禁尉和神枢营现在是缉捕刺客,谁都不把孤放在眼里,可在朝中大家却都觉得孤手握千军,京营节度使,啧啧,可谁特么听孤的?孤能做什么?”
“王爷,我现在心也很乱啊。”冯紫英苦笑着一摊手。
他一样着急,他最担心的就是宣府大军已经开始进发,三日之内就能直抵京师城下。
如果让宣府军直抵京师城下,那局面就不可控了,朝中的臣僚们未必就不会起其他心思,所以最好能将宣府军阻挡于昌平和白羊口以北以西,这样才有回旋余地,最起码也要将宣府军阻挡在巩华城到石景山一线。
“皇上不醒,内阁诸公未到,我们能做什么?”冯紫英见忠惠王急得嘴角都起水泡了,叹道:“您主要担心什么?”
“呃,”忠惠王一时间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担心自己这个京营节度使背锅?还是皇上安危?说前者有些说不出口,说后者在冯紫英面前有点儿虚伪,
“王爷,您耐着性子,”话音未落,门外已经传来一个声音,“紫英,我也想听听你的高见,”
得了,是忠顺王。
忠惠王还是稳不住,悄悄去让人把忠顺王也叫来了,反正黑锅已经背定了,也不在乎多背一点儿了,不过他已经让廖骏雄将忠信王、廉忠王和诚郡王都严格控制起来了,这一点他还是明白的。
元熙帝膝下诸子中,永隆帝(老四、忠孝王)、忠顺王(老九)、忠惠王(老十)是一党的,义忠亲王(老大)、忠信王(老三)、廉忠王(老八)一党,但廉忠王在永隆帝(忠孝王)变成太子之后,便主动脱离了义忠亲王一系,虽然在永隆帝的心目中信任度无法和忠顺王与忠惠王比,但还是亲近了许多。
“王爷。”冯紫英站起身一礼,忠顺王却早已经连连摆手,“行了,都火烧眉毛了,孤和老十的心思你都清楚,孤也不瞒你和老十,原来孤是存着推张骕当储君的心思,皇兄的确有点儿不高兴,所以让老十来当京营节度使,有点儿平衡敲打孤的意思,不过这都是皇上的家事,哪个儿子不是他儿子?”
忠顺王一进来就拉着冯紫英的手,很有点儿刘皇叔攀着诸葛亮胳膊要托孤的架势。
“但现在情况恐怕不太一样了,紫英,你原来的担心,孤也不太在意,但现在看来,恐怕不幸而言中了,大哥恐怕在其中脱不了干系,皇上和诸位相公可能有些安排,但是现在皇上不省人事,他们的安排还能奏效么?”
忠顺王太清楚,如果老大上位,自己和老十绝对没有好果子吃,闲散幽居,像现在的老三老八那样的过日子恐怕都不能。
老大可比皇上要狠辣得多,尤其是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压抑隐忍,这股子邪火爆发出来,只怕皇上几个儿子也许他还要顾忌名声稍微收敛一下,自己和老十就别想好过了,特别是自己。
忠顺王太清楚当年自己为了让皇兄当上太子作了多少构陷,在父皇那里上了多少眼药了。
英妃一案若非自己,又怎么会被翻弄出来弄得沸沸扬扬,最终让太子之位易位?
这个恨老大恐怕刻骨铭心,永远难消,若是他翻身了,自己一族只怕都要
对义忠亲王来说,谁都可以当皇帝,永隆帝的哪个儿子都行,但唯独不能让老大当皇帝,绝对不行。
看忠顺王眼中闪耀的精光,冯紫英就知道忠顺王内心的焦灼只怕要比忠惠王急得多,
“王爷,现在着急是不是有些晚了?”冯紫英苦笑着问道。
“亡羊补牢,犹未晚矣,孤不信就没有弥补之道,紫英你素来足智多谋,你说,我们现在该怎么做?”忠顺王咬牙切齿:“总归要博上一把,孤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