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9【港片救世主】
推荐阅读:明克街13号、弃宇宙、渡劫之王、第九特区、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
一秒记住【熊猫中文网 www.xm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说香港演艺工作人员片酬畸高,主要是指那些卖座导演和当红影星。
比如王经导演的片子经常热卖,他拿到导演片酬不仅高,而且往往拥有票房分成;又比如刘德桦虽然在香港名气不是最大,但他在台湾却红得发紫,所以他现在的片酬拿到了800万,直追周闰发、周星池等人,甚至超过了许贯文、许贯杰兄弟。
至于那些二三流的导演和演员,虽然收入也比以前明显增多,但那是因为港片繁荣的原因,这些人拿的片酬还是比较合理的。
台湾片商抱怨香港演艺人员片酬太高抬升制片厂成本,但他们其实自己也有责任,因为港星的片酬就是这帮家伙给哄抬起来的,现在想收却收不住了。
在另外一个时空,双方第二轮谈判关于片酬问题的结果,是让向骅强作为召集人,从中协调香港演艺工作人员的合理片酬。但即便以向骅强的帮会大佬背景,协调起来同样是不了了之,你管天管地还能管人家赚多少钱?
双方唇枪舌剑的争论一阵,香港制片商一个个都不怎么说话,焦点集中在许贯文这个香港演艺协会的会长身上。
许贯文说道:“这种事我做不来。当初协会成立的时候,大家选我当会长是对我的信任。我的责任是为香港演艺人员争取权利,而不是帮助第三方来压力他们的片酬。”
“这事……还是康先生做决定吧。”何贯昌突然开口道。
所有人都看向康剑飞,等待着他最终表态。
如果说解决合同纠纷问题时,康剑飞掌握着大量艺人资源是个优势,那么在协调演艺人员片酬上。康剑飞面对的就是一桩麻烦事情。
那么多的导演、演员签在你的公司、跟着你混,你好意思帮着外人压他们片酬吗?
只要康剑飞同意做这件事,那么不管成功与否,他都会得罪一大批导演和影星。那些人或许表面上不敢说什么,但心里绝对会不爽。在背后议论咒骂是肯定的事情。
康剑飞早就是个老狐狸了,怎么可能干这种犯众怒的事情,他脸上带着玩味的笑容说:“你们觉得港片的成本是被当红影星和导演的片酬拉高的?”
杨登奎说道:“这是一目了然的事情,现在投资拍部2000万的港片,光主演和导演的片酬就是1000万多万,如果再来两三个当红配角。那人工成本就已经超过1500万了。剩下的500万还能干什么?导演只能粗制滥造拍烂片来糊弄观众。”
“错!”康剑飞突然一声暴喝,把会议室里的人都吓了一跳,他笑道,“我觉得这不仅仅是导演和影星的问题,投资方、制片方需要担更多的责任!”
吴敦一头雾水地问:“这又是什么说法?”
康剑飞继续说道:“为什么会出现人工成本占电影总预算一半多的情况?最根源的问题就出在各位的身上。你们想要大明星大卡司大导演。不看剧本只认脸,谁红就请谁,为了票房这本来无可厚非,但这实质上是哄抬了明星的片酬。”
王英祥说:“不是明星我请来做什么?”
康剑飞道:“如果把拍电影当成普通的商业投资,那么你们这种行为,就是只看产品的原材料,而根本不去管产品的制作工艺和流程,甚至投钱的时候都不知道产品最终的样子。然后消费者买到质量不合格的产品。他们不买账了,产品积压着销不出去,这时你们反过来抱怨原材料太贵。这是本末倒置!电影是什么?电影卖的是内容。不单单只是明星。你们投资的时候就不能谨慎一点?”
蔡松林辩驳道:“话不能这么说……”
“就拿蔡老板的学者公司来说,”康剑飞直接打断蔡松林的发言,“王家卫拿着几个明星的片约和一个改编金庸小说的计划,就能在你那里拿到上千万港币的投资。你在投资之前,真的做过谨慎的考虑?你连他想拍一部什么样的片子都不知道。结果呢?结果是王家卫半年都没把电影拍出来,反而把那1000多万港币的预算用完了。你这能怪影星的片酬太高?”
蔡松林被说得老脸一红,此事已经被圈内人当成笑话了。最后协商出来的解决办法是:王家卫把好友刘镇伟拉进剧组。用原班人马另拍一部喜剧片,也就是后来的《东成西就》。
仅仅才一个月的时间。刘镇伟的《东成西就》已经杀青了,而王家卫的《东邪西毒》依旧进展缓慢,估计还得拍一年半载才能见到成片。
“咳咳,这是特例。”杨登奎咳嗽一声为蔡松林解围。
康剑飞冷笑道:“这是特例?十部台资港片当中,起码有六部以上是没有剧本就上马的,只要制片方签了明星片约你们就敢投资!”
台湾八大片商只能默然以对,因为康剑飞说得都是事实。
大家面面相觑地看了一阵,王英祥才说:“康先生说的也是实情,我们以后确实应该多加注意。但现在说这些于事无补,最重要的,还是如何把虚高的明星片酬给压下来。”
“亡羊补牢,未为晚矣,怎么能说于事无补呢?”康剑飞就是不肯接压低明星片酬这个烫手山芋,他说道,“大家看看好莱坞,人家拍电影的流程有多么严谨,哪个好莱坞导演能随随便便签几个明星片约,连剧本甚至构思都没有就敢找制片商和投资人出钱?我觉得,压低明星片酬只是小事,更重要的是规范以后的电影制作流程。至少,各位在投资出钱的时候,得知道导演要拍的是什么玩意儿吧?”
没人吭声,大家都若有所思,也有人露出不屑的表情。
康剑飞继续说道:“就拿王家卫的《东邪西毒》来说。一部戏真用得着请七八个一线影星?一两个足矣!不要把观众都当成只认明星脸就掏钱的傻瓜。大卡司有大卡司的拍法,以现在港片的制作成本来看,想拍大卡司至少要投资3000万以上,你投资2000万就来拍大卡司,当然明星片酬占一大半了。如果你投资5000万。那1500万的明星片酬算个屁!又想明星扎堆又不肯掏足钱,拍出来的当然是大烂片。不是明星的片酬太高,而是你们投资的钱太少!想只出2000万也可以,那就老老实实地拍个中等卡司的片子,请一两个大明星做招牌就够了,好好琢磨剧本、好好的提高影片质量。拍出来的电影未必比那些大明星扎堆的片子票房低。”
康剑飞算是把话说得很清楚了,台湾片商投资港片的时候,又想买好货又不想掏够钱,这世上哪有物廉价美的好事?
掌控着整个台湾市场片源的八大片商,此刻坐在会议室里。犹如孙子一般被康剑飞训斥。肯定有人心里不爽,但他们却不得不承认康剑飞说得很对,同时也思考着以后是不是该转换投资思路——毕竟现在的台湾观众都变精了,不像以前看到有香港明星主演就傻乎乎的掏钱进影院。
康剑飞这番话不仅仅是对台湾片商说的,还有陈容美、罗杰承这样半路出家的香港制片商。他们根本就不懂电影,手里握着院线盲目地投资拍片,同样只看明星不看剧本,导演用大卡司一忽悠就掏钱。最终酿成现在烂片扎堆的糟糕现状。
康剑飞此时已经完全主导这次会谈,他说道:“我提议,香港电影从业者协会应该规范一个港片制作章程。这个章程不是强制性的。而是给制片方和投资人做参考,坚决抵制那种靠明星片约骗投资的导演。在座各位大都有家有业,那些导演可以趁着港片繁荣捞一票就走人,但你我却是有制片公司、有院线公司的,把整个市场玩坏以后,最后损失最大的是谁?是你。也是我,是我们大家!”
这下轮到香港的制片商们沉思了。康剑飞的话确实发人深省,甚至他们以前自己也考虑过这种问题。
就算没有康剑飞出现。1993年港片糟糕的票房现状,也让一大批香港从业人员警醒。他们纷纷上书港英政府,要求港府增设一个电影局,以官方力量来规范混乱的香港电影行业,但直到九七回归,港英政府都没有正面回应过此事,他们才不管香港电影的死活。
康剑飞继续说道:“明星的片酬是压不了的,某某明星我们给他定500万的片酬,他真会老老实实地听话?你真按照这500万的标准去请,结果另一家公司出600万的价,你说他会答应给谁演戏?”
说到这里,康剑飞又语气一转,“当然,今年港片的本埠票房和海外票房,什么情况大家也看见了。三个字,那就是‘不景气’,票房低靡压一下演员片酬这也很合理,这跟票房兴旺时提高演员片酬是一个道理。我们东方娱乐经纪公司,会尽快与香港演艺人协会进行协商,制定一个演员片酬参考价目表出来。但这只是权作参考,并不会强制执行,也没人能强迫明星必须按照哪个价来接戏。”
听到康剑飞终于松口,台湾八大片商那边也轻松了许多,他们都知道这种事不可能一蹴而就,能弄出一个港星片酬参考价目表就很难得了,以后请演员压片酬至少也有一个依据。
最后抽佣发行的问题,也没能谈出个让双方都满意的结果,最后只能是各凭意愿合作。既然有些香港制片商不愿抽佣发行,那行,人家梦工厂和嘉禾愿意,咱们以后不买你的片子,专买这两家公司的,片源不够大不了放老片子撑场面。
别以为台湾片商干不出来这种事,在另一个时空,双方第二轮谈判谈崩以后,他们整整半年的时间没有买过港片,许多台湾电影院不得不反复放映老片来应付。最后香港的制片公司实在撑不住了,半年时间倒闭一大片,台湾的片商和院商同样损失惨重,双方迫不得已又坐到一起进行第三轮协商。
但经过那半年抵制港片的风潮,香港电影业损失惨重,倒闭了将近一半的制片公司和影院,后来虽然港台双方把事情协商解决,但港片却从此走向衰落。
好在有康剑飞的干预,这次大家没有直接谈崩,虽然仍旧有问题需要解决,但在主要问题上却都做出了应有的妥协。
谈判到最后,台湾片商和香港的制片商达成和解,并决定把这种谈判建立起长效机制,规定:“港台有关组织每月召开一次会议,就电影投资、制作、发行等问题交流意见”,达成“有关电影商业上的评估必须具备数据,不合理这需作出适当调整”等多项协议。
这次会议一共诞生了三个相关机构,即:
【港台电影合约协调小组】,负责清理、协调港台双方电影投资方面的旧合约,这只是一个临时机构;
【香港演艺工作人员合理片酬评估小组】,负责制定香港导演、演员的片酬参考价目;
【港台电影合作交流协调发展委员会】,负责定期召开会议,协调双方矛盾、共商发展大计。同时,必须加入这个委员会的制片公司,才有资格往台湾卖片。会员每年都要缴纳一笔会费,用以维持委员会的正常运转,并且委员会有义务拨款给【香港演艺工作人员合理片酬评估小组】,将这个小组设为长期有效机构。
这次会议注定被写入香港电影史册,甚至是华语电影史册,后来因召开地点被称为“将军澳协定”,又因会议召开时间而称为“四二一协定”。
康剑飞不想做什么香港电影的救世主,但他的出现,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港片的衰落,至少香港电影不像另一个时空里死得那么惨。
同时,不管承认与否,香港的各大制片公司,都在康剑飞的影响之下,加强了电影制片流程的规范,至少没几个敢不看剧本只看明星就砸钱的。(未完待续)
说香港演艺工作人员片酬畸高,主要是指那些卖座导演和当红影星。
比如王经导演的片子经常热卖,他拿到导演片酬不仅高,而且往往拥有票房分成;又比如刘德桦虽然在香港名气不是最大,但他在台湾却红得发紫,所以他现在的片酬拿到了800万,直追周闰发、周星池等人,甚至超过了许贯文、许贯杰兄弟。
至于那些二三流的导演和演员,虽然收入也比以前明显增多,但那是因为港片繁荣的原因,这些人拿的片酬还是比较合理的。
台湾片商抱怨香港演艺人员片酬太高抬升制片厂成本,但他们其实自己也有责任,因为港星的片酬就是这帮家伙给哄抬起来的,现在想收却收不住了。
在另外一个时空,双方第二轮谈判关于片酬问题的结果,是让向骅强作为召集人,从中协调香港演艺工作人员的合理片酬。但即便以向骅强的帮会大佬背景,协调起来同样是不了了之,你管天管地还能管人家赚多少钱?
双方唇枪舌剑的争论一阵,香港制片商一个个都不怎么说话,焦点集中在许贯文这个香港演艺协会的会长身上。
许贯文说道:“这种事我做不来。当初协会成立的时候,大家选我当会长是对我的信任。我的责任是为香港演艺人员争取权利,而不是帮助第三方来压力他们的片酬。”
“这事……还是康先生做决定吧。”何贯昌突然开口道。
所有人都看向康剑飞,等待着他最终表态。
如果说解决合同纠纷问题时,康剑飞掌握着大量艺人资源是个优势,那么在协调演艺人员片酬上。康剑飞面对的就是一桩麻烦事情。
那么多的导演、演员签在你的公司、跟着你混,你好意思帮着外人压他们片酬吗?
只要康剑飞同意做这件事,那么不管成功与否,他都会得罪一大批导演和影星。那些人或许表面上不敢说什么,但心里绝对会不爽。在背后议论咒骂是肯定的事情。
康剑飞早就是个老狐狸了,怎么可能干这种犯众怒的事情,他脸上带着玩味的笑容说:“你们觉得港片的成本是被当红影星和导演的片酬拉高的?”
杨登奎说道:“这是一目了然的事情,现在投资拍部2000万的港片,光主演和导演的片酬就是1000万多万,如果再来两三个当红配角。那人工成本就已经超过1500万了。剩下的500万还能干什么?导演只能粗制滥造拍烂片来糊弄观众。”
“错!”康剑飞突然一声暴喝,把会议室里的人都吓了一跳,他笑道,“我觉得这不仅仅是导演和影星的问题,投资方、制片方需要担更多的责任!”
吴敦一头雾水地问:“这又是什么说法?”
康剑飞继续说道:“为什么会出现人工成本占电影总预算一半多的情况?最根源的问题就出在各位的身上。你们想要大明星大卡司大导演。不看剧本只认脸,谁红就请谁,为了票房这本来无可厚非,但这实质上是哄抬了明星的片酬。”
王英祥说:“不是明星我请来做什么?”
康剑飞道:“如果把拍电影当成普通的商业投资,那么你们这种行为,就是只看产品的原材料,而根本不去管产品的制作工艺和流程,甚至投钱的时候都不知道产品最终的样子。然后消费者买到质量不合格的产品。他们不买账了,产品积压着销不出去,这时你们反过来抱怨原材料太贵。这是本末倒置!电影是什么?电影卖的是内容。不单单只是明星。你们投资的时候就不能谨慎一点?”
蔡松林辩驳道:“话不能这么说……”
“就拿蔡老板的学者公司来说,”康剑飞直接打断蔡松林的发言,“王家卫拿着几个明星的片约和一个改编金庸小说的计划,就能在你那里拿到上千万港币的投资。你在投资之前,真的做过谨慎的考虑?你连他想拍一部什么样的片子都不知道。结果呢?结果是王家卫半年都没把电影拍出来,反而把那1000多万港币的预算用完了。你这能怪影星的片酬太高?”
蔡松林被说得老脸一红,此事已经被圈内人当成笑话了。最后协商出来的解决办法是:王家卫把好友刘镇伟拉进剧组。用原班人马另拍一部喜剧片,也就是后来的《东成西就》。
仅仅才一个月的时间。刘镇伟的《东成西就》已经杀青了,而王家卫的《东邪西毒》依旧进展缓慢,估计还得拍一年半载才能见到成片。
“咳咳,这是特例。”杨登奎咳嗽一声为蔡松林解围。
康剑飞冷笑道:“这是特例?十部台资港片当中,起码有六部以上是没有剧本就上马的,只要制片方签了明星片约你们就敢投资!”
台湾八大片商只能默然以对,因为康剑飞说得都是事实。
大家面面相觑地看了一阵,王英祥才说:“康先生说的也是实情,我们以后确实应该多加注意。但现在说这些于事无补,最重要的,还是如何把虚高的明星片酬给压下来。”
“亡羊补牢,未为晚矣,怎么能说于事无补呢?”康剑飞就是不肯接压低明星片酬这个烫手山芋,他说道,“大家看看好莱坞,人家拍电影的流程有多么严谨,哪个好莱坞导演能随随便便签几个明星片约,连剧本甚至构思都没有就敢找制片商和投资人出钱?我觉得,压低明星片酬只是小事,更重要的是规范以后的电影制作流程。至少,各位在投资出钱的时候,得知道导演要拍的是什么玩意儿吧?”
没人吭声,大家都若有所思,也有人露出不屑的表情。
康剑飞继续说道:“就拿王家卫的《东邪西毒》来说。一部戏真用得着请七八个一线影星?一两个足矣!不要把观众都当成只认明星脸就掏钱的傻瓜。大卡司有大卡司的拍法,以现在港片的制作成本来看,想拍大卡司至少要投资3000万以上,你投资2000万就来拍大卡司,当然明星片酬占一大半了。如果你投资5000万。那1500万的明星片酬算个屁!又想明星扎堆又不肯掏足钱,拍出来的当然是大烂片。不是明星的片酬太高,而是你们投资的钱太少!想只出2000万也可以,那就老老实实地拍个中等卡司的片子,请一两个大明星做招牌就够了,好好琢磨剧本、好好的提高影片质量。拍出来的电影未必比那些大明星扎堆的片子票房低。”
康剑飞算是把话说得很清楚了,台湾片商投资港片的时候,又想买好货又不想掏够钱,这世上哪有物廉价美的好事?
掌控着整个台湾市场片源的八大片商,此刻坐在会议室里。犹如孙子一般被康剑飞训斥。肯定有人心里不爽,但他们却不得不承认康剑飞说得很对,同时也思考着以后是不是该转换投资思路——毕竟现在的台湾观众都变精了,不像以前看到有香港明星主演就傻乎乎的掏钱进影院。
康剑飞这番话不仅仅是对台湾片商说的,还有陈容美、罗杰承这样半路出家的香港制片商。他们根本就不懂电影,手里握着院线盲目地投资拍片,同样只看明星不看剧本,导演用大卡司一忽悠就掏钱。最终酿成现在烂片扎堆的糟糕现状。
康剑飞此时已经完全主导这次会谈,他说道:“我提议,香港电影从业者协会应该规范一个港片制作章程。这个章程不是强制性的。而是给制片方和投资人做参考,坚决抵制那种靠明星片约骗投资的导演。在座各位大都有家有业,那些导演可以趁着港片繁荣捞一票就走人,但你我却是有制片公司、有院线公司的,把整个市场玩坏以后,最后损失最大的是谁?是你。也是我,是我们大家!”
这下轮到香港的制片商们沉思了。康剑飞的话确实发人深省,甚至他们以前自己也考虑过这种问题。
就算没有康剑飞出现。1993年港片糟糕的票房现状,也让一大批香港从业人员警醒。他们纷纷上书港英政府,要求港府增设一个电影局,以官方力量来规范混乱的香港电影行业,但直到九七回归,港英政府都没有正面回应过此事,他们才不管香港电影的死活。
康剑飞继续说道:“明星的片酬是压不了的,某某明星我们给他定500万的片酬,他真会老老实实地听话?你真按照这500万的标准去请,结果另一家公司出600万的价,你说他会答应给谁演戏?”
说到这里,康剑飞又语气一转,“当然,今年港片的本埠票房和海外票房,什么情况大家也看见了。三个字,那就是‘不景气’,票房低靡压一下演员片酬这也很合理,这跟票房兴旺时提高演员片酬是一个道理。我们东方娱乐经纪公司,会尽快与香港演艺人协会进行协商,制定一个演员片酬参考价目表出来。但这只是权作参考,并不会强制执行,也没人能强迫明星必须按照哪个价来接戏。”
听到康剑飞终于松口,台湾八大片商那边也轻松了许多,他们都知道这种事不可能一蹴而就,能弄出一个港星片酬参考价目表就很难得了,以后请演员压片酬至少也有一个依据。
最后抽佣发行的问题,也没能谈出个让双方都满意的结果,最后只能是各凭意愿合作。既然有些香港制片商不愿抽佣发行,那行,人家梦工厂和嘉禾愿意,咱们以后不买你的片子,专买这两家公司的,片源不够大不了放老片子撑场面。
别以为台湾片商干不出来这种事,在另一个时空,双方第二轮谈判谈崩以后,他们整整半年的时间没有买过港片,许多台湾电影院不得不反复放映老片来应付。最后香港的制片公司实在撑不住了,半年时间倒闭一大片,台湾的片商和院商同样损失惨重,双方迫不得已又坐到一起进行第三轮协商。
但经过那半年抵制港片的风潮,香港电影业损失惨重,倒闭了将近一半的制片公司和影院,后来虽然港台双方把事情协商解决,但港片却从此走向衰落。
好在有康剑飞的干预,这次大家没有直接谈崩,虽然仍旧有问题需要解决,但在主要问题上却都做出了应有的妥协。
谈判到最后,台湾片商和香港的制片商达成和解,并决定把这种谈判建立起长效机制,规定:“港台有关组织每月召开一次会议,就电影投资、制作、发行等问题交流意见”,达成“有关电影商业上的评估必须具备数据,不合理这需作出适当调整”等多项协议。
这次会议一共诞生了三个相关机构,即:
【港台电影合约协调小组】,负责清理、协调港台双方电影投资方面的旧合约,这只是一个临时机构;
【香港演艺工作人员合理片酬评估小组】,负责制定香港导演、演员的片酬参考价目;
【港台电影合作交流协调发展委员会】,负责定期召开会议,协调双方矛盾、共商发展大计。同时,必须加入这个委员会的制片公司,才有资格往台湾卖片。会员每年都要缴纳一笔会费,用以维持委员会的正常运转,并且委员会有义务拨款给【香港演艺工作人员合理片酬评估小组】,将这个小组设为长期有效机构。
这次会议注定被写入香港电影史册,甚至是华语电影史册,后来因召开地点被称为“将军澳协定”,又因会议召开时间而称为“四二一协定”。
康剑飞不想做什么香港电影的救世主,但他的出现,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港片的衰落,至少香港电影不像另一个时空里死得那么惨。
同时,不管承认与否,香港的各大制片公司,都在康剑飞的影响之下,加强了电影制片流程的规范,至少没几个敢不看剧本只看明星就砸钱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