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9章:生前事,身后名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熊猫中文网 www.xm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改变了思想观念的吕武已经不再迫切于一代人将所有的事情做完,有了一种为子孙后代当工具人的觉悟。
比较要命的是,吕武一再发现自己的嫡长子有点问题,没有到那种不处理掉会亡国的程度,只是将国家交到吕阳手上又不会感到心安。
这种心态其实每一个老了的一国之君都会有,每每也会因为这种心态而上演父子相残的惨剧。
在“虎牢”接见完范国来使的吕武吩咐下去,“行在”会在两日后返回“长安”。
范国的来使是士瑕,谈的是范国和汉国和平归一的事情。
什么!?范氏竟然愿意不抵抗并入汉国???
别惊讶得跟听了什么天方夜谭似得,以汉国表现出来的强大,再看范国的颓丧,当代人一听范氏愿意与汉氏再次合一,谁都会觉得是一种理所当然。
士瑕来谈的是范氏的待遇,也就是爵位以及封地方面的问题。
在范鞅开出的条件中,他们想拿回范氏的祖地,再来就是享有“新郑”以及周边三十来个城邑的治理权。
同时,范鞅还提出参与到汉国新法的制定,希望汉氏能够足够重视范氏在制定律法上的专业性。
什么情况?范氏要爵位和封邑倒是能够理解,他们又不像荀氏是战败被兼并,愿意主动依附不该得到更好的待遇吗?
范氏在晋国一开始的定位就是立法专业户,长久以来把持“士师”这个职位。
他们太清楚为一个国家制定律法的重要性了,仅仅是某些律法条款留下后门,能够帮助范氏快速补血不提,某个关键时刻还能救命呢。
吕武连给范氏太多封地都不乐意,怎么可能让范氏对汉国的律法制定有关键建议权和否决权?
当然,面对范氏识相想要去国为臣,吕武又不能当场一下子全部拒绝士瑕提出来的交换条件。
最为重要的一点,范国现如今的境遇比较不好,汉国马上和平兼并范国,也就等于接收了原本属于范氏的一大堆麻烦。
汉国还没有完成对荀国的兼并,其它方向的事情也基本留有尾巴,制定的计划是在至少三年后才兼并范国。
到那个时候汉国应该已经完成对荀国从里到外的兼并,其余方向的麻烦也该处理完毕,吞了范国直面发了疯崛起的郑国以及仍然有很强底蕴的楚国,似乎是问题不大。
即便是同样有三年能用来消化兼并小国的齐国和鲁国,他们跟楚国、郑国以及其它国家结盟来针对汉国,汉国应对起来可能会有点艰难,但是遭到针对立刻被压制的情况概率不会太高。
这么说吧,汉国兼并了荀国之后,汉国的总人口应该能增加到七百万以上,拥有的疆域面积不会比诸侯的总合少多少。
在资源方面,汉国拥有的资源可能比不上全部的诸侯,单独跟一个诸侯相比则是会形成绝对的优势。
再则说了,诸侯进行联合,他们毕竟都有自己的国。这种联合模式不可能存在不设防的精诚合作,只能说不要给同盟制造难题就算是好盟友了。
诸侯为什么要联合?当然是兼并了荀国和范国之后的汉国将会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庞然大物,就算汉国不对他们之中一国表现出敌意,他们还是会感觉到深深的忌惮。
吕武一点都不担忧自己的后继之君不思进取,有诸侯联合针对,不是绝对的傻子来当汉国的王,还不懂得进行反制吗?
他怕的是继任的汉国之王太过于迫切,行事手段也过于酷烈,并且会有一种急于求成的心态。
真的只是完成疆域大一统,他们这一代人就能完成,只是汉国的“硬件”和“软件”本身不具备成为一个大一统王朝罢了。
回到“长安”的吕武没有开什么大朝会,更没有撤掉吕政的监国权柄。
“将公孙处理文公搬来予我。”吕武当然是住进未央宫,公文的存放地点则是在建章宫。
吕政肯定要迎接吕武的归来,再祝贺出征大军凯旋归来。
出征的大军只是回来其中一部分,绝大部分开进了荀境,一部分则是去了“虎牢”那边。
战后赏罚的事情,需要的是完成对荀国的兼并,到时候除开一些获得驻守任务的将校,其余人都会回到“长安”接受军功评定。
当然,吕武可以将国家交给吕阳或吕政来监管,赏罚这种权力则是不可能下放。
一个国家每天都在发生很多大大小小的事情,换作是以前贵族自治,会报到中央朝廷的事情一般都挺大,几乎也是全跟军事有关。
事实也是那样,贵族的封地自己全权做主,哪里用得着中枢来指手画脚?
然而,汉国不是执行了新制度吗?各地贵族要种什么粮食无法干涉,他们想要在封地内搭桥铺路也能自己做主,但是对黎庶没有了生杀予夺的权力,连带执法权也没有了。
从中央集权来说,吕武只是进行到收归执法权当然不够,然而做任何事情总是需要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
吕武花了七天才将吕政监国的这几个月政务处理看完,心中自然是有一杆秤秤,拿孙子监国来跟儿子监国进行对比,心态不由变得老复杂了。
“太子的军事能力遗传了我,用三千骑兵就能跟楼烦两万人马周旋,设下口袋一举消灭楼烦万余人……”吕武说的是一个月前‘吕梁’那边传回的战报。
而在那之前,吕阳已经率领骑兵先后消灭了楼烦大大小小部落十多个。
“如果太子能把将军当成主业,国君看成副业,再让公孙长久监国,不失是一种解决我全部顾虑的办法。”吕武觉得自己也就是想一想而已。
毕竟,吕阳又不是永乐帝,吕政估计也不情愿当仁宗。
在吕武回到“长安”之后,像是要给自己放假一段时间那般,久久没有收归吕政的监国权柄,弄得汉国上下有点懵逼,知道了消息的列国诸侯也是陷入困惑。
不是吕武觉得累了,兴致来了还能一夜御三女。
他纯粹是需要完成一些事情,比如著书……
改变了思想观念的吕武已经不再迫切于一代人将所有的事情做完,有了一种为子孙后代当工具人的觉悟。
比较要命的是,吕武一再发现自己的嫡长子有点问题,没有到那种不处理掉会亡国的程度,只是将国家交到吕阳手上又不会感到心安。
这种心态其实每一个老了的一国之君都会有,每每也会因为这种心态而上演父子相残的惨剧。
在“虎牢”接见完范国来使的吕武吩咐下去,“行在”会在两日后返回“长安”。
范国的来使是士瑕,谈的是范国和汉国和平归一的事情。
什么!?范氏竟然愿意不抵抗并入汉国???
别惊讶得跟听了什么天方夜谭似得,以汉国表现出来的强大,再看范国的颓丧,当代人一听范氏愿意与汉氏再次合一,谁都会觉得是一种理所当然。
士瑕来谈的是范氏的待遇,也就是爵位以及封地方面的问题。
在范鞅开出的条件中,他们想拿回范氏的祖地,再来就是享有“新郑”以及周边三十来个城邑的治理权。
同时,范鞅还提出参与到汉国新法的制定,希望汉氏能够足够重视范氏在制定律法上的专业性。
什么情况?范氏要爵位和封邑倒是能够理解,他们又不像荀氏是战败被兼并,愿意主动依附不该得到更好的待遇吗?
范氏在晋国一开始的定位就是立法专业户,长久以来把持“士师”这个职位。
他们太清楚为一个国家制定律法的重要性了,仅仅是某些律法条款留下后门,能够帮助范氏快速补血不提,某个关键时刻还能救命呢。
吕武连给范氏太多封地都不乐意,怎么可能让范氏对汉国的律法制定有关键建议权和否决权?
当然,面对范氏识相想要去国为臣,吕武又不能当场一下子全部拒绝士瑕提出来的交换条件。
最为重要的一点,范国现如今的境遇比较不好,汉国马上和平兼并范国,也就等于接收了原本属于范氏的一大堆麻烦。
汉国还没有完成对荀国的兼并,其它方向的事情也基本留有尾巴,制定的计划是在至少三年后才兼并范国。
到那个时候汉国应该已经完成对荀国从里到外的兼并,其余方向的麻烦也该处理完毕,吞了范国直面发了疯崛起的郑国以及仍然有很强底蕴的楚国,似乎是问题不大。
即便是同样有三年能用来消化兼并小国的齐国和鲁国,他们跟楚国、郑国以及其它国家结盟来针对汉国,汉国应对起来可能会有点艰难,但是遭到针对立刻被压制的情况概率不会太高。
这么说吧,汉国兼并了荀国之后,汉国的总人口应该能增加到七百万以上,拥有的疆域面积不会比诸侯的总合少多少。
在资源方面,汉国拥有的资源可能比不上全部的诸侯,单独跟一个诸侯相比则是会形成绝对的优势。
再则说了,诸侯进行联合,他们毕竟都有自己的国。这种联合模式不可能存在不设防的精诚合作,只能说不要给同盟制造难题就算是好盟友了。
诸侯为什么要联合?当然是兼并了荀国和范国之后的汉国将会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庞然大物,就算汉国不对他们之中一国表现出敌意,他们还是会感觉到深深的忌惮。
吕武一点都不担忧自己的后继之君不思进取,有诸侯联合针对,不是绝对的傻子来当汉国的王,还不懂得进行反制吗?
他怕的是继任的汉国之王太过于迫切,行事手段也过于酷烈,并且会有一种急于求成的心态。
真的只是完成疆域大一统,他们这一代人就能完成,只是汉国的“硬件”和“软件”本身不具备成为一个大一统王朝罢了。
回到“长安”的吕武没有开什么大朝会,更没有撤掉吕政的监国权柄。
“将公孙处理文公搬来予我。”吕武当然是住进未央宫,公文的存放地点则是在建章宫。
吕政肯定要迎接吕武的归来,再祝贺出征大军凯旋归来。
出征的大军只是回来其中一部分,绝大部分开进了荀境,一部分则是去了“虎牢”那边。
战后赏罚的事情,需要的是完成对荀国的兼并,到时候除开一些获得驻守任务的将校,其余人都会回到“长安”接受军功评定。
当然,吕武可以将国家交给吕阳或吕政来监管,赏罚这种权力则是不可能下放。
一个国家每天都在发生很多大大小小的事情,换作是以前贵族自治,会报到中央朝廷的事情一般都挺大,几乎也是全跟军事有关。
事实也是那样,贵族的封地自己全权做主,哪里用得着中枢来指手画脚?
然而,汉国不是执行了新制度吗?各地贵族要种什么粮食无法干涉,他们想要在封地内搭桥铺路也能自己做主,但是对黎庶没有了生杀予夺的权力,连带执法权也没有了。
从中央集权来说,吕武只是进行到收归执法权当然不够,然而做任何事情总是需要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
吕武花了七天才将吕政监国的这几个月政务处理看完,心中自然是有一杆秤秤,拿孙子监国来跟儿子监国进行对比,心态不由变得老复杂了。
“太子的军事能力遗传了我,用三千骑兵就能跟楼烦两万人马周旋,设下口袋一举消灭楼烦万余人……”吕武说的是一个月前‘吕梁’那边传回的战报。
而在那之前,吕阳已经率领骑兵先后消灭了楼烦大大小小部落十多个。
“如果太子能把将军当成主业,国君看成副业,再让公孙长久监国,不失是一种解决我全部顾虑的办法。”吕武觉得自己也就是想一想而已。
毕竟,吕阳又不是永乐帝,吕政估计也不情愿当仁宗。
在吕武回到“长安”之后,像是要给自己放假一段时间那般,久久没有收归吕政的监国权柄,弄得汉国上下有点懵逼,知道了消息的列国诸侯也是陷入困惑。
不是吕武觉得累了,兴致来了还能一夜御三女。
他纯粹是需要完成一些事情,比如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