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鱼梁公入彀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熊猫中文网 www.xm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旭今日出门游玩,听闻鱼粱公在此,特来拜见,顺便带一些吃食和酒水,一起消遣一下!”陈旭笑着在一个学子搬过来的石头上坐下之后说。
安鱼粱也坐下来捋着近一尺长的雪白胡须笑着说:“老朽也久闻清河侯大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年少英俊,礼贤下士,有商周遗风。”
“鱼粱公厚赞了,华夏素称礼仪之邦,传承至今已有数千年,旭不敢忘本!”
“唔,不敢忘本,是啊,可惜有人就要忘本,唉……老朽失态了,今日能够遇见清河侯,老朽有些兴奋,听闻清河侯擅做美食,很多简单的食材也能化腐朽为神奇,老朽今日可有口福了!”
安鱼粱摇头之后随手拿起一只油炸螃蟹左看又看,然后掰下一条腿放进嘴里咀嚼了几下,脸上露出释然的笑容说:“传说果然不错,没想到这河蟹如此烹制一下,竟然真的是一道难得的消遣美味,以前只听说苏越之地有人用蟹黄做酱,但从未听闻还能这般食之!”
“你们也一起吃!”陈旭看着个年轻学子眼巴巴的样子,招呼几个学子一起吃,于是一连串的拱手感谢之后,几个学子也一人拿起一只螃蟹啃起来。
“唔,美味美味……”
“有椒蒜葱芥的味道,酥脆浓香,堪称绝世美味……”
几个学子一边吃一边使劲儿赞叹。
在这个食物缺乏的年代,这些学子家里固然有些钱财才能供养的起读书写字,但即便是王侯公卿之家,虽然不缺吃喝,但制作方法也不外乎炖煮烧烤几种简单方法,只是最近一年多,咸阳才慢慢出现面条水饺包子馒头等精细的食物,而铁锅的出现,也才让菜肴出现煎炒烹炸等新的制作方法,许多新的菜品慢慢从清河酒店传出来。
而所有的菜肴制作方法中,油炸食物最贵,因为需要大量的油,无论是荤油还是素油,在这个时代都是非常稀缺的物品。
除开大户人家之外,贫苦农民几乎一年到头家里看不到荤腥,更别说用大量的油来烹炸食物了。
后世都说油炸食物不安全,吃多了死的快。
但在陈旭看来这都是放屁,其实人要死根本就和油没有半钱的关系,老天要你死你就得死,就比如他自己,骑电瓶车闯个红灯而已,然后就挂了。
因此对于陈旭来说,只要做出来的美味好吃就行了。
而且油炸食物那么香,怎么会舍得不吃!
就算是面酱里面裹一点儿鲜嫩的花椒叶油炸出来,那也是一道难得的美味。
一群人嘁嘁喳喳,很快一盘子螃蟹和烤串就吃了近半,陈旭又把葡萄酒拿出来一人直接一人分了一瓶,打开瓶塞对饮几口,在陈旭这种豪放的吃喝方式影响下,几个学子也敞开肚皮吃喝起来,而且谈笑也越来越轻松,再没有了开始的拘谨的小心翼翼。
“鱼粱公,旭听闻您和李相是师兄弟?”酒喝到一半,陈旭笑着问。
“不错!”安鱼粱放下酒瓶点点头,脸色平静的说,“我先入师门,李斯入门比我晚四年!””
“旭很好奇,为何鱼粱公没有入朝堂当官,您和李相一脉同承荀子之理,想来对礼法治国的理念也非常熟悉……”
安鱼粱沉默许久之后摇摇头:“老朽年轻之时也曾想过辅助一位君王,施展所学的治国之策,可惜当时齐楚韩燕等国皆都不认同师尊的理念,于是我随师尊来秦,但师尊却说不喜欢秦国的强法,于是带我去了赵国,后来师尊去世,我便在赵国定居下来,没想到秦王登基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攻打赵国,邯郸破,赵王奔燕,当时师弟李斯也已经成为了秦王的长史,写书信与我,让我来秦与他共辅秦王……”
安鱼粱并未隐瞒自己的几个学生,把从前到后的事情大致讲述了一遍:“虽然我和李斯是同门师兄弟,但治国理念差异甚大,如今大秦独法而尊,此非长久治国之道也,因此老朽也就在渭河学院安心教授学子颐养天年,同时也想把师尊的言论编撰成册传世下去,希望后人能够将师尊的法礼之术发扬光大!”
“老师,这次要不是清河侯,恐怕您这个想法也要落空了!”一个年纪稍大的学子用袖子擦着嘴巴说。
“不错,李相这次提出焚书之策,要不是清河侯阻拦,恐怕天下大乱,焚书令一出,先贤典籍皆都要付之一炬,听闻李相进言皇帝,胆敢私藏诗书子集者皆都要被杀死,我等熟读经书,家中藏书不少,查抄之下我等说不定也要死于非命……”
“是啊是啊,我等万分感激清河侯!”几个年轻学子都放下酒瓶子站起来恭恭敬敬给陈旭行礼。
“无需感谢,先贤典籍皆都是我华夏传承,旭绝对不会坐看这件事发生,纵然不惜一死,也必然要和李斯抗争到底,不过眼下看来这件事已经暂时消停下来,皇帝也亲口答应不会焚书,因此诸位和鱼粱公大可以放心,上次张苍把鱼粱公编撰的荀子著作给我看过,而为了让李斯打消焚书的想法,因此我还特意连续在三期大秦都市报上登载出来数篇,以此让天下士子知道荀子礼法治国的理念,既重礼重法,又忠君爱民,非是如今强法而尊不恤民生的策略,目的自然也是想让李斯能够收敛一些……”
“清河侯说的好,老师也曾经与我们讲过荀子的著作,《王制》、《臣道》、《礼论》、《富国》、《法行》等诸多篇目皆都非是谈法而是谈理,真想不通李斯为何学成了这样,竟然提出如此恶毒的奏书!”一个学生明显喝多了,脸红脖子粗的鼓胀大声说。
“或许……他是有他的难处吧!”陈旭想了一下摇头,“大秦重法日久,从卫鞅至今已经上百年,以前诸侯争霸,百家门徒可以游走于诸侯之间宣扬自己的治国理念,荀子在齐国不受齐王重用,于是来秦,然后发现秦国的氛围他不喜欢,于是又去了赵国。其他有心辅佐君王成就一番事业者皆都如此,一家不行就换一家,终究可能会找到一个欣赏和重用自己的君王,但眼下不行,大秦独霸天下,只有一个君王,而百家门徒治国理念差异巨大,但一个国家却只会容忍一种主流方式,大秦用法而强,皇帝自然认为法术就是最好的治国方略,墨儒名杂等门派只能被压制,这是大势,在皇帝没有看到一个能够比法术更加适合大秦的治国策略之前,这种局面是无法改变的!但就像鱼粱公方才所言,独法而尊非是治国之道,因此本侯就在报纸上登载寻找新的治国理念的方法,而且就是以荀子的著作为引子,希望可以让更多的人体会荀子的治国之道,从而融汇百家找到一个好的治国方法,让天下百姓皆都居有其所衣食无忧,幼有所养老有所依,诸位师从鱼粱公,也皆都算是荀子门徒,本侯希望诸位能够将荀子的理念发扬光大,方不负一身所学……”
陈旭一番话直说几个醉意微醺的学子血脉贲张,其中一个站起来激动的说:“清河侯放心,我等虽然学问浅薄但必然也不甘人后,师尊这些日子每天都在给我们讲解荀子的文章,方才所读的报纸上登载有儒家门徒孙叔通的一篇策论,老师正在与我等比较儒家学派与荀子在治国上的不同,让我等获益匪浅,因此我等也想写一些文章刊登到报纸之上……”
“子召,莫要胡言乱语!报纸上登载的皆都是当今名士的言论,你焉敢不识高低耶?”安鱼粱哭笑不得的看着自己这几个喝了几口酒便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徒弟,因此只能呵斥一声。
“呵呵,鱼粱公莫怪,年轻人就该有雄心壮志,如朝阳一般浩然生辉,报纸上登载的文章并无分老幼名宿,只要报馆的编辑觉得写的好,自然就会选出来登载,只不过一期报纸篇幅有限,百家策论只能登载一篇两篇,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我最近也听闻许多名士谈论此事,认为百家言论篇登载的太少,难以让百家理念面面俱到,因此我思来想去,准备另外办一份期刊,专门用来登载百家言论,以此和报纸这种通俗大众的传媒区别开来。”
陈旭虽然年幼,但说话却略有些老气横秋的模样,把一群比自己要大上许多的年轻学子直呼为年轻人,但所有人都没觉得怪异,因为陈旭是侯爷,是如今大秦如日中天的仙家弟子,他的身份可以忽略年龄和阶层存在。
“敢问清河侯,期刊是何物?”安鱼粱疑惑的问。
“期刊其实和报纸差不多,按照一个月或者固定时间多少天刊印一册,而内容主要是专注于相同和近似的内容,专门汇集数十篇在一期上刊登出来通行天下,这样每一期就可以登载许多人的文章,这种方式会让有志于治国方略的名士更加感兴趣!”
“清河侯这个方法果然更好,老朽倒是很期待这本期刊出现,想象一下,一册上登载数十位不同名士的不同方略,必然会引起更多人的兴趣和讨论!”安鱼粱连连点头。
“方法是好,但因为期刊上登载的内容比较宽泛,而且各家理论冲突巨大,因此需要一位德高望重的大贤出面担任主编才能镇压住如今沸沸扬扬的百家门徒!”陈旭微笑着看些安鱼粱。
安鱼粱沉默许久之后苦笑着说:“老朽又入清河侯彀中也,今日酒食果然不能白吃!”
“鱼粱公乃是当世大贤,东有鲋甲,西有鱼粱,您的名声早已名扬天下,孔子八世孙孔鲋居于鲁地,您居于京师,您二位大贤一东一西犹如两面大旗,是百家门徒的榜样,孔鲋不愿事秦,因此不愿出仕,您因为和皇帝理念不合,也不愿出仕,但如今大秦初定乱象横生,一旦百家门徒如此喧嚣闹嚷引起皇帝不满,某一天真的发出焚书之令,您又该如何退让和自处?如若百家门派连自己的典籍都无法保存,又何来勇气夸夸其谈治国方略,因此这是一场战争,一场关系到百家存亡的战争,我不希望看到传承数千年的先贤典籍被付之一炬,至此传承断绝成为华夏之殇,因此需要有人帮我,这不应该是我一个人的战斗,这应该是百家门徒的战斗,为大秦计,为百姓计,为华夏传承计,这场战斗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必须把百家门徒的目光汇聚到一起,让他们知道并非终日吵吵嚷嚷躲在曲园杂舍夸夸其谈就能治国,而是必须要找到一个真正能够让大秦繁荣昌盛的方法,把一身学问用到实用处,脚踏实地沉下心去研究学问,去为农人,为匠工,为役夫,为商贾提供力所能及的指导和帮助,治国从来都不是单纯的站在朝堂之上服侍君王指点江山,而是要学有所用做出一番惠及天下的实事来……”
陈旭洋洋洒洒一通长篇大论,只听的几个学子目瞪口呆,就连安鱼粱都动容,银白的须发不停的轻轻抖动,沉默许久之后脸色严肃的站起来恭恭敬敬的给陈旭弯腰行礼说:“老朽非是好名重利之人,但侯爷从还未来咸阳之前,一言一行我都在关注,特别是大秦都市报出来之后,老朽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既然侯爷今日诚心相请,老朽这把老骨头也就交给侯爷了,只希望日后侯爷不会失望!”
“哈哈!”陈旭畅快的站起来对着安鱼粱拱手作揖说,“那就这么说定了,有鱼粱公相助,这份期刊必然会成为天下士子心目中的治国圣典!”
“旭今日出门游玩,听闻鱼粱公在此,特来拜见,顺便带一些吃食和酒水,一起消遣一下!”陈旭笑着在一个学子搬过来的石头上坐下之后说。
安鱼粱也坐下来捋着近一尺长的雪白胡须笑着说:“老朽也久闻清河侯大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年少英俊,礼贤下士,有商周遗风。”
“鱼粱公厚赞了,华夏素称礼仪之邦,传承至今已有数千年,旭不敢忘本!”
“唔,不敢忘本,是啊,可惜有人就要忘本,唉……老朽失态了,今日能够遇见清河侯,老朽有些兴奋,听闻清河侯擅做美食,很多简单的食材也能化腐朽为神奇,老朽今日可有口福了!”
安鱼粱摇头之后随手拿起一只油炸螃蟹左看又看,然后掰下一条腿放进嘴里咀嚼了几下,脸上露出释然的笑容说:“传说果然不错,没想到这河蟹如此烹制一下,竟然真的是一道难得的消遣美味,以前只听说苏越之地有人用蟹黄做酱,但从未听闻还能这般食之!”
“你们也一起吃!”陈旭看着个年轻学子眼巴巴的样子,招呼几个学子一起吃,于是一连串的拱手感谢之后,几个学子也一人拿起一只螃蟹啃起来。
“唔,美味美味……”
“有椒蒜葱芥的味道,酥脆浓香,堪称绝世美味……”
几个学子一边吃一边使劲儿赞叹。
在这个食物缺乏的年代,这些学子家里固然有些钱财才能供养的起读书写字,但即便是王侯公卿之家,虽然不缺吃喝,但制作方法也不外乎炖煮烧烤几种简单方法,只是最近一年多,咸阳才慢慢出现面条水饺包子馒头等精细的食物,而铁锅的出现,也才让菜肴出现煎炒烹炸等新的制作方法,许多新的菜品慢慢从清河酒店传出来。
而所有的菜肴制作方法中,油炸食物最贵,因为需要大量的油,无论是荤油还是素油,在这个时代都是非常稀缺的物品。
除开大户人家之外,贫苦农民几乎一年到头家里看不到荤腥,更别说用大量的油来烹炸食物了。
后世都说油炸食物不安全,吃多了死的快。
但在陈旭看来这都是放屁,其实人要死根本就和油没有半钱的关系,老天要你死你就得死,就比如他自己,骑电瓶车闯个红灯而已,然后就挂了。
因此对于陈旭来说,只要做出来的美味好吃就行了。
而且油炸食物那么香,怎么会舍得不吃!
就算是面酱里面裹一点儿鲜嫩的花椒叶油炸出来,那也是一道难得的美味。
一群人嘁嘁喳喳,很快一盘子螃蟹和烤串就吃了近半,陈旭又把葡萄酒拿出来一人直接一人分了一瓶,打开瓶塞对饮几口,在陈旭这种豪放的吃喝方式影响下,几个学子也敞开肚皮吃喝起来,而且谈笑也越来越轻松,再没有了开始的拘谨的小心翼翼。
“鱼粱公,旭听闻您和李相是师兄弟?”酒喝到一半,陈旭笑着问。
“不错!”安鱼粱放下酒瓶点点头,脸色平静的说,“我先入师门,李斯入门比我晚四年!””
“旭很好奇,为何鱼粱公没有入朝堂当官,您和李相一脉同承荀子之理,想来对礼法治国的理念也非常熟悉……”
安鱼粱沉默许久之后摇摇头:“老朽年轻之时也曾想过辅助一位君王,施展所学的治国之策,可惜当时齐楚韩燕等国皆都不认同师尊的理念,于是我随师尊来秦,但师尊却说不喜欢秦国的强法,于是带我去了赵国,后来师尊去世,我便在赵国定居下来,没想到秦王登基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攻打赵国,邯郸破,赵王奔燕,当时师弟李斯也已经成为了秦王的长史,写书信与我,让我来秦与他共辅秦王……”
安鱼粱并未隐瞒自己的几个学生,把从前到后的事情大致讲述了一遍:“虽然我和李斯是同门师兄弟,但治国理念差异甚大,如今大秦独法而尊,此非长久治国之道也,因此老朽也就在渭河学院安心教授学子颐养天年,同时也想把师尊的言论编撰成册传世下去,希望后人能够将师尊的法礼之术发扬光大!”
“老师,这次要不是清河侯,恐怕您这个想法也要落空了!”一个年纪稍大的学子用袖子擦着嘴巴说。
“不错,李相这次提出焚书之策,要不是清河侯阻拦,恐怕天下大乱,焚书令一出,先贤典籍皆都要付之一炬,听闻李相进言皇帝,胆敢私藏诗书子集者皆都要被杀死,我等熟读经书,家中藏书不少,查抄之下我等说不定也要死于非命……”
“是啊是啊,我等万分感激清河侯!”几个年轻学子都放下酒瓶子站起来恭恭敬敬给陈旭行礼。
“无需感谢,先贤典籍皆都是我华夏传承,旭绝对不会坐看这件事发生,纵然不惜一死,也必然要和李斯抗争到底,不过眼下看来这件事已经暂时消停下来,皇帝也亲口答应不会焚书,因此诸位和鱼粱公大可以放心,上次张苍把鱼粱公编撰的荀子著作给我看过,而为了让李斯打消焚书的想法,因此我还特意连续在三期大秦都市报上登载出来数篇,以此让天下士子知道荀子礼法治国的理念,既重礼重法,又忠君爱民,非是如今强法而尊不恤民生的策略,目的自然也是想让李斯能够收敛一些……”
“清河侯说的好,老师也曾经与我们讲过荀子的著作,《王制》、《臣道》、《礼论》、《富国》、《法行》等诸多篇目皆都非是谈法而是谈理,真想不通李斯为何学成了这样,竟然提出如此恶毒的奏书!”一个学生明显喝多了,脸红脖子粗的鼓胀大声说。
“或许……他是有他的难处吧!”陈旭想了一下摇头,“大秦重法日久,从卫鞅至今已经上百年,以前诸侯争霸,百家门徒可以游走于诸侯之间宣扬自己的治国理念,荀子在齐国不受齐王重用,于是来秦,然后发现秦国的氛围他不喜欢,于是又去了赵国。其他有心辅佐君王成就一番事业者皆都如此,一家不行就换一家,终究可能会找到一个欣赏和重用自己的君王,但眼下不行,大秦独霸天下,只有一个君王,而百家门徒治国理念差异巨大,但一个国家却只会容忍一种主流方式,大秦用法而强,皇帝自然认为法术就是最好的治国方略,墨儒名杂等门派只能被压制,这是大势,在皇帝没有看到一个能够比法术更加适合大秦的治国策略之前,这种局面是无法改变的!但就像鱼粱公方才所言,独法而尊非是治国之道,因此本侯就在报纸上登载寻找新的治国理念的方法,而且就是以荀子的著作为引子,希望可以让更多的人体会荀子的治国之道,从而融汇百家找到一个好的治国方法,让天下百姓皆都居有其所衣食无忧,幼有所养老有所依,诸位师从鱼粱公,也皆都算是荀子门徒,本侯希望诸位能够将荀子的理念发扬光大,方不负一身所学……”
陈旭一番话直说几个醉意微醺的学子血脉贲张,其中一个站起来激动的说:“清河侯放心,我等虽然学问浅薄但必然也不甘人后,师尊这些日子每天都在给我们讲解荀子的文章,方才所读的报纸上登载有儒家门徒孙叔通的一篇策论,老师正在与我等比较儒家学派与荀子在治国上的不同,让我等获益匪浅,因此我等也想写一些文章刊登到报纸之上……”
“子召,莫要胡言乱语!报纸上登载的皆都是当今名士的言论,你焉敢不识高低耶?”安鱼粱哭笑不得的看着自己这几个喝了几口酒便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徒弟,因此只能呵斥一声。
“呵呵,鱼粱公莫怪,年轻人就该有雄心壮志,如朝阳一般浩然生辉,报纸上登载的文章并无分老幼名宿,只要报馆的编辑觉得写的好,自然就会选出来登载,只不过一期报纸篇幅有限,百家策论只能登载一篇两篇,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我最近也听闻许多名士谈论此事,认为百家言论篇登载的太少,难以让百家理念面面俱到,因此我思来想去,准备另外办一份期刊,专门用来登载百家言论,以此和报纸这种通俗大众的传媒区别开来。”
陈旭虽然年幼,但说话却略有些老气横秋的模样,把一群比自己要大上许多的年轻学子直呼为年轻人,但所有人都没觉得怪异,因为陈旭是侯爷,是如今大秦如日中天的仙家弟子,他的身份可以忽略年龄和阶层存在。
“敢问清河侯,期刊是何物?”安鱼粱疑惑的问。
“期刊其实和报纸差不多,按照一个月或者固定时间多少天刊印一册,而内容主要是专注于相同和近似的内容,专门汇集数十篇在一期上刊登出来通行天下,这样每一期就可以登载许多人的文章,这种方式会让有志于治国方略的名士更加感兴趣!”
“清河侯这个方法果然更好,老朽倒是很期待这本期刊出现,想象一下,一册上登载数十位不同名士的不同方略,必然会引起更多人的兴趣和讨论!”安鱼粱连连点头。
“方法是好,但因为期刊上登载的内容比较宽泛,而且各家理论冲突巨大,因此需要一位德高望重的大贤出面担任主编才能镇压住如今沸沸扬扬的百家门徒!”陈旭微笑着看些安鱼粱。
安鱼粱沉默许久之后苦笑着说:“老朽又入清河侯彀中也,今日酒食果然不能白吃!”
“鱼粱公乃是当世大贤,东有鲋甲,西有鱼粱,您的名声早已名扬天下,孔子八世孙孔鲋居于鲁地,您居于京师,您二位大贤一东一西犹如两面大旗,是百家门徒的榜样,孔鲋不愿事秦,因此不愿出仕,您因为和皇帝理念不合,也不愿出仕,但如今大秦初定乱象横生,一旦百家门徒如此喧嚣闹嚷引起皇帝不满,某一天真的发出焚书之令,您又该如何退让和自处?如若百家门派连自己的典籍都无法保存,又何来勇气夸夸其谈治国方略,因此这是一场战争,一场关系到百家存亡的战争,我不希望看到传承数千年的先贤典籍被付之一炬,至此传承断绝成为华夏之殇,因此需要有人帮我,这不应该是我一个人的战斗,这应该是百家门徒的战斗,为大秦计,为百姓计,为华夏传承计,这场战斗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必须把百家门徒的目光汇聚到一起,让他们知道并非终日吵吵嚷嚷躲在曲园杂舍夸夸其谈就能治国,而是必须要找到一个真正能够让大秦繁荣昌盛的方法,把一身学问用到实用处,脚踏实地沉下心去研究学问,去为农人,为匠工,为役夫,为商贾提供力所能及的指导和帮助,治国从来都不是单纯的站在朝堂之上服侍君王指点江山,而是要学有所用做出一番惠及天下的实事来……”
陈旭洋洋洒洒一通长篇大论,只听的几个学子目瞪口呆,就连安鱼粱都动容,银白的须发不停的轻轻抖动,沉默许久之后脸色严肃的站起来恭恭敬敬的给陈旭弯腰行礼说:“老朽非是好名重利之人,但侯爷从还未来咸阳之前,一言一行我都在关注,特别是大秦都市报出来之后,老朽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既然侯爷今日诚心相请,老朽这把老骨头也就交给侯爷了,只希望日后侯爷不会失望!”
“哈哈!”陈旭畅快的站起来对着安鱼粱拱手作揖说,“那就这么说定了,有鱼粱公相助,这份期刊必然会成为天下士子心目中的治国圣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