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上帝的决定?上帝都要被气哭了!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夜的命名术、天机之神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我的大明星家族、大国重工、孤岛求生之重生狂蟒、位面因果系统、都市狐仙养成记
一秒记住【熊猫中文网 www.xm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王浩是最后才知道消息的。
他和邱成文通过话了以后,就闷在办公室里做研究,希望能想出半拓扑后续的方向,单纯的思考当然不会有进展。
后来打开电脑查看邮件消息的时候,才发现了一大堆的新邮件,都是熟悉的人来询问那篇博客研究的内容。
王浩意识到有点不对劲,带着疑惑去看了一下新闻,才知道欧洲核子组织进行的新实验,实验结论证实了自己的研究。
国内舆论已经非常火爆了。
不管是学术媒体还是官方媒体,又或者是一些地区性的小媒体,全部加入了报道新闻的行列中。
这种国际舆论震动的场面,自然会吸引大量的记者来采访。
平时也有很多记者希望能采访到王浩,西海大学一直对于媒体采访进行管控,突然出现好多记者过来采访,学校那边也特别打来电话询问。
朱建荣、杨海燕则是一起找了过来,他们一个是科技处的主任,一个是宣传部的主任,自然要关心王浩最新的研究。
“记者采访?”
王浩听到消息倒是不意外,只是有些惊讶媒体的反应速度。
“对,外面很多记者要采访你,还有一些大媒体,包括北疆电视台,甚至还有中-央的记者。”朱建荣苦笑的说道,“你的那个研究发布的太低调了,怎么直接发在博客上了?”
“投稿顶刊也过不了。”
王浩摇头道,“这次真的是运气。我也没想到,欧洲那边的实验恰好证实了我的研究。”
这是实话。
王浩之所以觉得是个小研究,就是因为他自己也不清楚是否能够验证。
虽然已经给定了能量区间范围,但因为不清楚具体影响有多大,也就不知道具体多少数据才能够验证结论。
比如,一个地球的大范围,只是一棵树受到了影响,自然是不可能察觉到的。
他的研究只是划定了范围,确定湮灭力在这个范围下有影响,具体有多大影响并不清楚,自然也很难说是否能够验证。
另外,能量区间范围内有数据异常,欧洲核子组织肯定会公开消息,也就不用特别去实验验证了。
王浩实在是没有想到,这么快就能够得到验证,他也感到很惊讶、很激动,被验证绝对是非常意外的。
朱建荣、杨海燕一起确定了举办新闻发布会,王浩会公开接受采访以后,就离开去准备发布会了。
实验室的人都进了办公室,他们都恭喜了王浩的新成果。
有些熟悉的人,语调显得有些怪异。
比如,张志强。
张志强的恭喜是这样的,“王浩,恭喜你又完成了一个能发表在博客的小研究,这个研究还真是小啊,只是全世界都知道了。”
王浩哈哈一笑,不在意的说道,“确实,我都很惊讶。”
罗大勇则是道,“我们对于研究大小的理解完全不一样。”
张志强满是赞同的点头,他们极少的站在了统一战线。
王浩没有太多时间扯皮打趣,闲聊了几句以后,看看时间就去参加新闻发布会了。
这次的新闻发布会并不是提问,而是王浩对于研究作出解释,他当然知道外界关心的是什么,“我的研究是从杨-米尔斯方程开始的。”
“具体内容,因为之前没有整理好,我没有在博客上公开。”
“最初都是数学分析,后续则是对于结果进行研究,我是在湮灭理论成立的基础上进行的分析。”
“如果湮灭理论是成立的,那么根据我的计算,质子对撞发生以后,处在85GeV~260GeV能量区间的粒子,就会发生偏移和跳转,所以对应区间才会出现数据缺失的情况。”
“我不确定具体影响有多大,而且,湮灭理论并没有得到物理界的认可,所以只是把研究发表在了博客上。”
“现在得到了实验验证,我也感到很意外,但这是个好消息,证明我的研究是正确的。”
王浩简单的介绍完以后,就到了记者的提问时间。
第一个被点到的记者问道,“欧洲核子组织的新实验验证了你的研究,这是否说明湮灭理论是正确的?”
王浩的回答只说了七个字,“我坚信是正确的。”
他很清楚,即便欧洲核子组织新实验的结果,恰好证实了自己的研究,但距离证明湮灭理论还有很远。
一个新理论想要被接受,可不是一次实验结果能说明的。
这是新理论,而不是单纯的发现。
比如,希格斯理论。
希格斯理论很早被很多物理学家认可,是因为它有一套完善的理论,并且符合以往的粒子物理研究,和许多理论都能够对接上,并且还补足了粒子产生的问题。
简单来说,希格斯理论是宇宙大爆炸论的补充和完善。
希格斯理论不只是预言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还包含最重要的希格斯场论,并联系了宇称不守恒问题以及大爆炸理论,并和杨-米尔斯理论一起成为了粒子标准模型的理论基础构架。
许多物理学家都参与了希格斯理论的研究,包括很重要的彼得-希格斯、利昂-来德曼、弗朗索瓦-恩格勒,等等。
当一套理论非常完善的时候,即便还没有确定是正确的,也能够得到物理学界的认可。
湮灭理论则不同。
王浩连基础的数学构架都没有完成,就只是提出了湮灭力的存在,并给出一些简单的定义,距离完善理论还有很远的道路。
有记者站起来继续问道,“王教授,能说说这个研究,你是用多久完成的吗?”
好多人对这个问题感到好奇。
去年的时候,王浩还在研究超导机制,并完成了很重要的‘超导定律’,怎么就突然就转到了杨-米尔斯方程以及粒子物理了?
王浩摇头道,“很不顺利,用了差不多有一个月才有了成果。”
现场突然变得安静下来。
记者们和其他人都不知道该怎么面对这个答桉。
一个月?很不顺利?
王浩解释道,“最初我根本不知道从哪里入手,粒子物理的研究是非常复杂的,当牵扯到一大堆问题的时候,就很难找到研究方向。”
“我有学生叫丁志强,他提醒了我,可以抛开物理的研究,只做数学分析,后来研究才顺利了很多。”
其他人听了以后,心情也没有任何改观。
有个记者继续问道,“王教授,你下一步会继续完善湮灭理论吗?”
王浩点头道,“我会考虑。”
他只是会考虑而已。
王浩很清楚完善湮灭理论的难度,因为等于是引入了一种新的力,就需要构造非常复杂的体系。
其实研究最主要的问题还是,湮灭力是引力的微观表现形势,但却和电磁力、强力以及弱力格格不入,它的表现形势似乎是完全独立的。
这就很难联系现有的微观理论,去进行底层数学体系的构造。
一切都是新的东西,一切都要慢慢的研究。
采访结束。
媒体把新闻发布出去以后,很快就引起了新一轮的舆论。
王浩的工作并没有结束,他收到了很多的邮件,还有一些人直接打电话过来,目的都是非常相似的,就是希望他能够公开自己的研究。
他在博客上发表的内容并不完全,很多学者希望能看到完善的内容。
王浩也是准备这么做的。
既然研究已经被实验证实了,自然就没有发表的问题了。
他已经收到了好几家顶级学术期刊的发表邀请,其中包括最有影响力的《科学》、《自然》,还有合作比较多的《数学新进展》。
其他期刊的发表邀请,王浩是暂时不考虑的。
一则是,合作比较少。
二则是影响力相对就小了一些。
王浩分别看了三家学术期刊的邀请,有些苦恼的叹道,“这个研究不知道该发表在什么期刊上啊?”
选择,是很困难的。
《科学》、《自然》,都是最有影响力的学术期刊。
《数学新进展》则是合作比较多,他和布鲁斯-普利策也是老朋友了,而且他的研究成果大部分都是数学内容,发表在数学期刊上也是没问题的。
张志强有些疑惑的问道,“投稿《数学新进展》不就好了,你们不是经常有合作吗?现在国际上都有这么多报道,估计审稿也很容易吧?”
他还以为王浩是因为‘以湮灭理论成立为假设,担心审稿不过关’。
王浩愣愣的张了张嘴,还是继续重复了一遍,“我只是……不知道该发表在什么期刊上啊?”
他说完才意识到,好像和刚才说的一样?
张志强也听愣了。
他仔细琢磨了一下,还是有些不理解,转过头问向罗大勇,“你听懂他的话了吗?”
罗大勇正站在窗边,半仰着头盯着天边的云,好半天才回了一句,“我们的境界已经不同了。”
“什么?”
张志强忍不住吐槽一句,“还境界不同,你当是修仙啊!”
……
王浩不断忙着回邮件。
有些邮件只是看一下,有些邮件则是要回复的。
比如,迪迪埃-马约尔。
迪迪埃-马约尔恭喜王浩最新的成果,顺便吐槽了他有成果不找自己,“我前一阵子还和你说过,有什么想法一定要告诉我,结果你只是在你们国家的一个网站发布了新的研究内容。”
马约尔确实很郁闷。
他觉得自己是最接近验证王浩研究的人。
如果能提前知道王浩的研究,他一定会认真带领团队去做特别验证,而不是靠核子组织一起研究验证。
王浩则是回了几句话,“我也感到很意外,但即便告诉你也晚了,当时你已经准备参与实验工作了。”
即便马约尔相信王浩的研究,他即将参加新实验的数据分析工作,也不可能有时间专门去验证王浩的结论。
这个结论也不是一个团队能够验证的。
然后是邱成文。
邱成文也发来了邮件,是说修改一下数学家大会的报告,“你做这个最新研究的报告就好了杨-米尔斯方程,被实验验证的研究,肯定很轰动。”
邱成文和王浩已经很熟了,对方的语气也就和朋友说话一样。
王浩回了一个字,“好。”
对面的邱成文马上受到了消息,内容只有短短的一个字,却让他感到非常的期待。
现在物理学界都在关注王浩的研究,他的研究能够在华人数学家大会上发表,肯定会吸引大量的顶尖物理学家。
到时候,也肯定会有很多物理学家,来特别参加华人数学家大会。
王浩一个人、一个报告就成了招牌。
“今年的华人数学家大会,肯定会吸引很多顶尖学者吧?”
邱成文已经开始期待了。
……
在完成了回邮件的工作以后,王浩都感觉有些疲惫,但他还是带着疲惫,完成了最后一项工作--选杂志。
选择,总是困难的。
王浩还是更偏向于《自然》、《科学》,因为《自然》、《科学》的影响力比较大,也不局限于数学内容。
但是,布鲁斯-普利策最早发来邮件,而且还是他的老朋友了,发表在《自然》、《科学》上,感觉不好向老朋友交代。
人情,也是要考虑的方面。
王浩仔细考虑了一下,想了一个很好的主意。
他决定用掷色子的方式进行决断,还让张志强、罗大勇一起帮忙拍了视频。
视频中。
王浩坐在办公桌前,手里拿着个色子,到镜头前展示了一下,并说道,“我很难决定把论文投稿到哪一家学术期刊,所以用掷色子的方式来做选择。”
“所以,这是上帝的决定!”
“1、2,代表《科学》;3、4,代表《自然》,5、6代表《数学新进展》。”
“好吧,现在开始。”
王浩说着回到了办公桌前,镜头也给到了办公桌。
然后他投掷了色子。
色子掉落在办公桌上,滚动了好几下,最后数字变成了‘3’。
王浩带着遗憾的口气说道,“我真希望上帝给出的数字是5和6,只可惜,是3,我必须尊重上帝的选择。”
“3,代表《自然》。”
他说的语气还带着叹息,仿佛是没有投稿《数学新进展》有多么的遗憾。
等完成了拍摄以后,他就把视频发给了布鲁斯-普利策,随后才摇头叹气道,“没办法啊,最后结果是‘3’,只能投稿给《自然》杂志了。”
张志强用力扯着嘴角,说道,“我们可是整整帮你拍了三次,还上帝?上帝都要被气哭了……”
王浩不在意的说道,“所以我才说上帝,他不是中国的神灵,管不到我。”
“你说的——”
“……真特么有道理!”
(求月票)
王浩是最后才知道消息的。
他和邱成文通过话了以后,就闷在办公室里做研究,希望能想出半拓扑后续的方向,单纯的思考当然不会有进展。
后来打开电脑查看邮件消息的时候,才发现了一大堆的新邮件,都是熟悉的人来询问那篇博客研究的内容。
王浩意识到有点不对劲,带着疑惑去看了一下新闻,才知道欧洲核子组织进行的新实验,实验结论证实了自己的研究。
国内舆论已经非常火爆了。
不管是学术媒体还是官方媒体,又或者是一些地区性的小媒体,全部加入了报道新闻的行列中。
这种国际舆论震动的场面,自然会吸引大量的记者来采访。
平时也有很多记者希望能采访到王浩,西海大学一直对于媒体采访进行管控,突然出现好多记者过来采访,学校那边也特别打来电话询问。
朱建荣、杨海燕则是一起找了过来,他们一个是科技处的主任,一个是宣传部的主任,自然要关心王浩最新的研究。
“记者采访?”
王浩听到消息倒是不意外,只是有些惊讶媒体的反应速度。
“对,外面很多记者要采访你,还有一些大媒体,包括北疆电视台,甚至还有中-央的记者。”朱建荣苦笑的说道,“你的那个研究发布的太低调了,怎么直接发在博客上了?”
“投稿顶刊也过不了。”
王浩摇头道,“这次真的是运气。我也没想到,欧洲那边的实验恰好证实了我的研究。”
这是实话。
王浩之所以觉得是个小研究,就是因为他自己也不清楚是否能够验证。
虽然已经给定了能量区间范围,但因为不清楚具体影响有多大,也就不知道具体多少数据才能够验证结论。
比如,一个地球的大范围,只是一棵树受到了影响,自然是不可能察觉到的。
他的研究只是划定了范围,确定湮灭力在这个范围下有影响,具体有多大影响并不清楚,自然也很难说是否能够验证。
另外,能量区间范围内有数据异常,欧洲核子组织肯定会公开消息,也就不用特别去实验验证了。
王浩实在是没有想到,这么快就能够得到验证,他也感到很惊讶、很激动,被验证绝对是非常意外的。
朱建荣、杨海燕一起确定了举办新闻发布会,王浩会公开接受采访以后,就离开去准备发布会了。
实验室的人都进了办公室,他们都恭喜了王浩的新成果。
有些熟悉的人,语调显得有些怪异。
比如,张志强。
张志强的恭喜是这样的,“王浩,恭喜你又完成了一个能发表在博客的小研究,这个研究还真是小啊,只是全世界都知道了。”
王浩哈哈一笑,不在意的说道,“确实,我都很惊讶。”
罗大勇则是道,“我们对于研究大小的理解完全不一样。”
张志强满是赞同的点头,他们极少的站在了统一战线。
王浩没有太多时间扯皮打趣,闲聊了几句以后,看看时间就去参加新闻发布会了。
这次的新闻发布会并不是提问,而是王浩对于研究作出解释,他当然知道外界关心的是什么,“我的研究是从杨-米尔斯方程开始的。”
“具体内容,因为之前没有整理好,我没有在博客上公开。”
“最初都是数学分析,后续则是对于结果进行研究,我是在湮灭理论成立的基础上进行的分析。”
“如果湮灭理论是成立的,那么根据我的计算,质子对撞发生以后,处在85GeV~260GeV能量区间的粒子,就会发生偏移和跳转,所以对应区间才会出现数据缺失的情况。”
“我不确定具体影响有多大,而且,湮灭理论并没有得到物理界的认可,所以只是把研究发表在了博客上。”
“现在得到了实验验证,我也感到很意外,但这是个好消息,证明我的研究是正确的。”
王浩简单的介绍完以后,就到了记者的提问时间。
第一个被点到的记者问道,“欧洲核子组织的新实验验证了你的研究,这是否说明湮灭理论是正确的?”
王浩的回答只说了七个字,“我坚信是正确的。”
他很清楚,即便欧洲核子组织新实验的结果,恰好证实了自己的研究,但距离证明湮灭理论还有很远。
一个新理论想要被接受,可不是一次实验结果能说明的。
这是新理论,而不是单纯的发现。
比如,希格斯理论。
希格斯理论很早被很多物理学家认可,是因为它有一套完善的理论,并且符合以往的粒子物理研究,和许多理论都能够对接上,并且还补足了粒子产生的问题。
简单来说,希格斯理论是宇宙大爆炸论的补充和完善。
希格斯理论不只是预言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还包含最重要的希格斯场论,并联系了宇称不守恒问题以及大爆炸理论,并和杨-米尔斯理论一起成为了粒子标准模型的理论基础构架。
许多物理学家都参与了希格斯理论的研究,包括很重要的彼得-希格斯、利昂-来德曼、弗朗索瓦-恩格勒,等等。
当一套理论非常完善的时候,即便还没有确定是正确的,也能够得到物理学界的认可。
湮灭理论则不同。
王浩连基础的数学构架都没有完成,就只是提出了湮灭力的存在,并给出一些简单的定义,距离完善理论还有很远的道路。
有记者站起来继续问道,“王教授,能说说这个研究,你是用多久完成的吗?”
好多人对这个问题感到好奇。
去年的时候,王浩还在研究超导机制,并完成了很重要的‘超导定律’,怎么就突然就转到了杨-米尔斯方程以及粒子物理了?
王浩摇头道,“很不顺利,用了差不多有一个月才有了成果。”
现场突然变得安静下来。
记者们和其他人都不知道该怎么面对这个答桉。
一个月?很不顺利?
王浩解释道,“最初我根本不知道从哪里入手,粒子物理的研究是非常复杂的,当牵扯到一大堆问题的时候,就很难找到研究方向。”
“我有学生叫丁志强,他提醒了我,可以抛开物理的研究,只做数学分析,后来研究才顺利了很多。”
其他人听了以后,心情也没有任何改观。
有个记者继续问道,“王教授,你下一步会继续完善湮灭理论吗?”
王浩点头道,“我会考虑。”
他只是会考虑而已。
王浩很清楚完善湮灭理论的难度,因为等于是引入了一种新的力,就需要构造非常复杂的体系。
其实研究最主要的问题还是,湮灭力是引力的微观表现形势,但却和电磁力、强力以及弱力格格不入,它的表现形势似乎是完全独立的。
这就很难联系现有的微观理论,去进行底层数学体系的构造。
一切都是新的东西,一切都要慢慢的研究。
采访结束。
媒体把新闻发布出去以后,很快就引起了新一轮的舆论。
王浩的工作并没有结束,他收到了很多的邮件,还有一些人直接打电话过来,目的都是非常相似的,就是希望他能够公开自己的研究。
他在博客上发表的内容并不完全,很多学者希望能看到完善的内容。
王浩也是准备这么做的。
既然研究已经被实验证实了,自然就没有发表的问题了。
他已经收到了好几家顶级学术期刊的发表邀请,其中包括最有影响力的《科学》、《自然》,还有合作比较多的《数学新进展》。
其他期刊的发表邀请,王浩是暂时不考虑的。
一则是,合作比较少。
二则是影响力相对就小了一些。
王浩分别看了三家学术期刊的邀请,有些苦恼的叹道,“这个研究不知道该发表在什么期刊上啊?”
选择,是很困难的。
《科学》、《自然》,都是最有影响力的学术期刊。
《数学新进展》则是合作比较多,他和布鲁斯-普利策也是老朋友了,而且他的研究成果大部分都是数学内容,发表在数学期刊上也是没问题的。
张志强有些疑惑的问道,“投稿《数学新进展》不就好了,你们不是经常有合作吗?现在国际上都有这么多报道,估计审稿也很容易吧?”
他还以为王浩是因为‘以湮灭理论成立为假设,担心审稿不过关’。
王浩愣愣的张了张嘴,还是继续重复了一遍,“我只是……不知道该发表在什么期刊上啊?”
他说完才意识到,好像和刚才说的一样?
张志强也听愣了。
他仔细琢磨了一下,还是有些不理解,转过头问向罗大勇,“你听懂他的话了吗?”
罗大勇正站在窗边,半仰着头盯着天边的云,好半天才回了一句,“我们的境界已经不同了。”
“什么?”
张志强忍不住吐槽一句,“还境界不同,你当是修仙啊!”
……
王浩不断忙着回邮件。
有些邮件只是看一下,有些邮件则是要回复的。
比如,迪迪埃-马约尔。
迪迪埃-马约尔恭喜王浩最新的成果,顺便吐槽了他有成果不找自己,“我前一阵子还和你说过,有什么想法一定要告诉我,结果你只是在你们国家的一个网站发布了新的研究内容。”
马约尔确实很郁闷。
他觉得自己是最接近验证王浩研究的人。
如果能提前知道王浩的研究,他一定会认真带领团队去做特别验证,而不是靠核子组织一起研究验证。
王浩则是回了几句话,“我也感到很意外,但即便告诉你也晚了,当时你已经准备参与实验工作了。”
即便马约尔相信王浩的研究,他即将参加新实验的数据分析工作,也不可能有时间专门去验证王浩的结论。
这个结论也不是一个团队能够验证的。
然后是邱成文。
邱成文也发来了邮件,是说修改一下数学家大会的报告,“你做这个最新研究的报告就好了杨-米尔斯方程,被实验验证的研究,肯定很轰动。”
邱成文和王浩已经很熟了,对方的语气也就和朋友说话一样。
王浩回了一个字,“好。”
对面的邱成文马上受到了消息,内容只有短短的一个字,却让他感到非常的期待。
现在物理学界都在关注王浩的研究,他的研究能够在华人数学家大会上发表,肯定会吸引大量的顶尖物理学家。
到时候,也肯定会有很多物理学家,来特别参加华人数学家大会。
王浩一个人、一个报告就成了招牌。
“今年的华人数学家大会,肯定会吸引很多顶尖学者吧?”
邱成文已经开始期待了。
……
在完成了回邮件的工作以后,王浩都感觉有些疲惫,但他还是带着疲惫,完成了最后一项工作--选杂志。
选择,总是困难的。
王浩还是更偏向于《自然》、《科学》,因为《自然》、《科学》的影响力比较大,也不局限于数学内容。
但是,布鲁斯-普利策最早发来邮件,而且还是他的老朋友了,发表在《自然》、《科学》上,感觉不好向老朋友交代。
人情,也是要考虑的方面。
王浩仔细考虑了一下,想了一个很好的主意。
他决定用掷色子的方式进行决断,还让张志强、罗大勇一起帮忙拍了视频。
视频中。
王浩坐在办公桌前,手里拿着个色子,到镜头前展示了一下,并说道,“我很难决定把论文投稿到哪一家学术期刊,所以用掷色子的方式来做选择。”
“所以,这是上帝的决定!”
“1、2,代表《科学》;3、4,代表《自然》,5、6代表《数学新进展》。”
“好吧,现在开始。”
王浩说着回到了办公桌前,镜头也给到了办公桌。
然后他投掷了色子。
色子掉落在办公桌上,滚动了好几下,最后数字变成了‘3’。
王浩带着遗憾的口气说道,“我真希望上帝给出的数字是5和6,只可惜,是3,我必须尊重上帝的选择。”
“3,代表《自然》。”
他说的语气还带着叹息,仿佛是没有投稿《数学新进展》有多么的遗憾。
等完成了拍摄以后,他就把视频发给了布鲁斯-普利策,随后才摇头叹气道,“没办法啊,最后结果是‘3’,只能投稿给《自然》杂志了。”
张志强用力扯着嘴角,说道,“我们可是整整帮你拍了三次,还上帝?上帝都要被气哭了……”
王浩不在意的说道,“所以我才说上帝,他不是中国的神灵,管不到我。”
“你说的——”
“……真特么有道理!”
(求月票)